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112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民國涉外秘聞:美國兵禍害中國女學生實錄美國,民國,秘聞,實錄,中國民國涉外秘聞:美國兵禍害中國女學生實錄1946年冬季的一個星期天,北京剛剛下過一場大雪,正是滑冰、滑雪的極好時光。一對年輕戀人:姑娘叫蘭巒,是個專修英語的高才生,長得娟好,窈窕的身材,潔白的面孔清秀美麗,一身普普通通的學生打扮,格外引人注目;小伙子叫張良,是蘭巒中學同學,長得也是那么俊秀挺拔,儀表堂堂。兩人相約一起到北海公園溜冰。兩人在冰上慢悠悠地滑的時候,蘭巒想出一個花樣,兩人要在冰上各劃出一個英文小寫體“K”字來,要看誰寫得比較標準。張良欣然贊成這個比賽。兩人正要起滑,一個打扮奇特,化裝濃艷的外國女人,一聲尖叫,摔倒在蘭巒和張良中間,把蘭巒嚇了一跳。張良發現是位外國女人,正在躊躇時,蘭巒一步上前,把這位女老外扶了起來,同時,脫口用英語說了一句:“對不起,快起來!”這位女老外立刻說:“不、不,是我自己不會滑冰造成的。”彼此溝通很快,雙方很滿意。蘭巒滿意的是,她自己酷愛英語,但她除了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英語之外,就從來也沒和洋人直接對過話。特別是這位摔跤的女洋人,英語講得那么清脆,那么動聽。女洋人滿意的是扶她的中國姑娘會講英語,便立即對蘭巒說:“非常感謝,今天真幸運,在冰場上碰上了你這位美麗而又善良、還會講英語的中國姑娘。我叫娜麗絲,咱們交個朋友吧!我說的這些話你聽懂了嗎?”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環球網論壇(bbs.huanqiu.com)“可以說我聽懂了,不過,我的同學張良英語比我好。”蘭巒說著便把張良介紹給這個洋女人。張良比較老練,立即搭腔說:“很高興認識你,請問,能告訴我們你是哪國人嗎?”“我是美國人。”娜麗絲進一步作自我介紹說:“我是陪丈夫到北京來的。我的丈夫在北京軍調處執行部工作,是美國陸軍上尉。今天他沒有來。你們常來嗎?”蘭巒對娜麗絲的提問很感興趣,忙說:“要看天氣,只要是雪不大,冰層厚,我們都會來的。”“我是初學滑冰,也沒有人教,所以今天摔了一跤,又險些撞了你們,不好意思。”娜麗絲搭訕地講著。蘭巒像在課堂上一樣積極而熱情地說:“這和學英語一樣,要有個艱苦過程。”娜麗絲提議說:“請蘭巒小姐教我滑冰好嗎?”她的要求得到了滿腔熱忱的回答。第二個星期日下午,張良陪蘭巒又到北海公園去滑冰。在冰場上又看到娜麗絲。這次娜麗絲是由她丈夫陪同來的。張良拉著蘭巒在冰場上一溜煙地滑到了西北角,那里人少,可以自由自在地滑。不多時,娜麗絲也滑了過來,并把她丈夫介紹給張良和蘭巒。“我叫依德蘭,很愿意和你們做朋友。我對中國人的友善、肯幫助人的美德,十分欽佩。我的妻子娜麗絲曾得到你們的關照。我衷心感謝。”依德蘭這幾句滲有外交辭令的客套話,強烈地感染了熱衷于學習英文的兩個中國年輕人。蘭巒對依德蘭的幾句話似懂非懂,沒好搭腔。站在旁邊的張良卻有一種逆反的看法,雖然他對偶爾相逢的洋人,及其一番恭維的話沒有什么反感,但想起美軍帶著吉普女郎、駕車在北京胡同里橫沖直撞,攪得人心惶惶,便對依德蘭產生了警覺。張良用英語說:“娜麗絲太太的滑冰老師來了,我們分頭滑吧。”他想甩開依德蘭。娜麗絲在旁說:“既然你們都會講英語,我們一起滑,一起玩好嗎?”蘭巒學英語心切,立刻表示同意。張良雖然有些不大愿意,但也無可奈何。傍晚,蘭巒和張良要離開北海公園時,娜麗絲夫婦過來提議,請蘭巒、張良乘他們的汽車,先到軍調部美軍駐地一起吃晚飯,然后再送他們回家。張良由于看過一些進步書籍和西方報刊,對美國和美國人的生活方式,略有了解,而且,初次相遇,就到美軍駐地去吃飯,太突然、太不可思議。他聯想到北京的“吉普女郎”,已給中國人造成很壞的印象。于是,便很有禮貌地對依德蘭說:“感謝美國朋友的好意,我們還有別的事,今天難以從命,以后找機會再去拜訪。”依德蘭仍不讓步,賠笑著對張良說:“今天我碰到像你們這樣高雅可敬,談吐不凡,一表人才的中國青年,這是我來中國的最大榮幸。你對我們如此友好,如此客氣,給我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我還可以斷定,你不是一個高傲而不可接觸的中國青年。一同走吧!請你們到我的住處吃飯,沒有任何目的,只是為了友誼。我的妻子娜麗絲從來沒有請過中國年輕人到我們駐地吃飯。為了紀念我們今天交朋友的美好時刻,我們一同走吧。”蘭巒曾和張良說過,為了學好英語,如果能交上一個美國朋友或英國朋友,能夠聽聽人家的講話,練練自己的口語,該多好。因此,蘭巒對娜麗絲的邀請,絲毫也沒表示出不愿應邀的意思。依德蘭發現張良有些躊躇,不等張再作出什么表示,便又笑容可掬地,用慢而準的英語對蘭巒說:“走吧!蘭巒小姐,我很喜歡和中國年輕人交朋友,我的夫人娜麗絲對蘭巒小姐很有好感。她會幫助你學英語的。她會幫助你的一切。你會滿意的。走吧!”就這樣拉拉扯扯,半推半就地依德蘭夫婦把蘭巒和張良和兩輛自行車都推上了吉普車。景山大街的幾所漂亮的房子里,住的全是美國軍官。依德蘭夫婦住在院里一棵丁香樹前面的房子里。娜麗絲帶領客人進入她的客廳。客廳雖小,卻布置得雅致清爽,簡單美觀。在紅絨地毯的周圍,擺有一圈綠絲絨的沙發。沙發當中有幾個小巧玲瓏的玻璃茶幾。客廳墻上掛有幾個鑲有照片的鏡框兒。屋頂垂有玻璃吊燈。由于吊燈玻璃的透明感,令人感到小客廳并不小。娜麗絲請客人坐定后,從里屋拿出了一大盒巧克力和飲料招待蘭巒。依德蘭也走了進來,一面拿出一包駱駝牌香煙招待張良,一面說:“今晚還有兩個美國朋友和我們一同吃晚飯,他們二人都是軍官。今晚我們一定要讓中國朋友過得很愉快。”張良聽說還有兩個美國軍官同他們一起吃晚飯,覺得不妙,神態略有緊張,便脫口而出說:“事先并不知道依德蘭先生還請了其他客人。我們貿然參加你們的晚宴,多有不便,況且我和蘭巒確實有事,不能回去太晚。我們還是告辭,下次再來。”說著便站起來暗示蘭巒快走。當蘭巒還沒作出反應時,兩個美國軍人已經走進了客廳。兩個美國軍官先到蘭巒面前,主動做自我介紹。一個叫戴維斯,一個叫馬克尼。先進來的馬克尼說:“依德蘭上尉告訴我,今晚有兩位高雅、莊重、漂亮的中國朋友和我們共進晚餐。這是我們的榮幸。”“兩位中國朋友不要推辭了。”依德蘭接著說,“你們到我家來,就是我的客人。不是有句中國名言'客隨主便'嘛。按我們美國人的習慣,不勉強客人做他不愿做的事,講好是請客人吃飯的,如果不吃就走,主人是會很難堪的。現在已有幾個美國朋友請你們留下吃飯,你們不該再客氣了。”這兩句挽留客人的辭令,使張良很為難。留下吧,有些擔心,可他擔心些什么連他自己也弄不清。走吧,又說不出更有說服力的理由,只怪自己最初不該帶著蘭巒走進這個外國軍人的駐地。他無可奈何地看了看蘭巒。她仍然是那樣熱衷于想學英語,沒有要走的表示。張良也只好不再堅持要走,以免弄得太尷尬。飯桌上的菜并不多,但主人的話卻不少。特別是那個馬克尼在飯桌上廢話連篇,眉飛色舞,張開他那健談的嘴,瞎吹了幾句笑話和天南海北地胡說八道了一陣,這種說說笑笑的氣氛,沖淡了客人萍水相逢的拘謹。更為重要的是,馬克尼得知蘭巒喜歡學英語,便借此機會,投其所好,用美國腔調比較重的英語來吸引中國客人。當他發現蘭巒聽英語聽得有些入迷,便趁機展開攻勢,便說:“張先生和蘭巒小姐,既然你們對英語感興趣,我們愿意正式邀請你們倆到美國去留學,一切費用由我們美國負擔,條件是你們都能為美中友誼作出一些貢獻。”張良聽后,打了個寒戰,同時發現馬克尼一直在賊眉鼠眼地盯著蘭巒。就在這時,娜麗絲提議,請大家離開餐桌,坐到沙發上喝咖啡。賓主在沙發上又聊了一陣,只聽娜麗絲對蘭巒說:“如果你愿意,我可以幫助你練習英語會話,時間由你定。你隨時到我這來學英語或者是做客,我們都十分歡迎。”依德蘭也隨聲支持娜麗絲的提議。直到晚10時,張良和蘭巒才離開了依德蘭的駐地。張良和蘭巒推著自行車,在回家的路上,蘭巒說:“美國人的生活真優越。今天,我是生來第一次和美國人談話,第一次和美國人吃晚飯,也是第一次交上了這么多美國朋友。特別是娜麗絲,不僅人長得美,還很熱情、很好客。唉,張良,如果咱們能到美國去學習該有多好。”張良總覺得馬克尼這個人有些怪,整個晚上,他猴頭猴腦地有些坐不住;一頓飯,只聽他一個人在不停地講,也拿不出一個比較成熟的看法。頑強地表現自己,真有些喧賓奪主。而蘭巒卻一味對馬克尼免費留學的提議感興趣。張良越想越覺得不是味,對蘭巒那興致勃勃的議論,也不搭腔。府右街的夜晚像死一般的寂靜。這對情侶推著自行車沿著大路向西走,好長一段時間,誰也沒說什么。“蘭巒,今晚,那個叫馬克尼的美國佬一直在盯著你,你發覺了沒有?”張良終于開口了。蘭巒被張良這么一問,才恍然大悟,路上張良一直不吭聲,原來是為了這個,便爽快地說:“今天我們是跟文明國家派出來的人度過了一個很有意義的晚上,至少我們還鍛煉了英語會話。我看,他們這幾個男士都是些說話和舉止非常隨便的年輕人,不至于有什么壞心。第一,今晚我們是娜麗絲的客人。女主人熱情、高尚,就足以使我們排除一切疑慮;第二,馬克尼提出邀請我們去美國學習,也是一件正常的事,假如我們真想去美國,沒有美國人的邀請,也去不了。況且這樣的事,也不是他一個人可以辦得到的。如果馬克尼要搞什么陰謀詭計,美國其他官員、包括娜麗絲也會制約他的;第三,馬克尼主動提議讓我們去美國學習,還提到了美國負擔費用,看上去,好像他就是主辦此事的,是主管中美文化交流的。我們不僅不該懷疑人家,而且還要把握住這個大好的機遇。張良,你太多心了。一件好事,被你看成是件不可捉磨的壞事,你別太神經過敏,不要顯得中國人不大方、中國人小氣。”張良被蘭巒這么一說,雖覺得她的看法有些偏,但也不好再毫無根據地頂撞她。為了不傷感情,張良也沒再說什么,但心里總感覺有些不太對勁。在一個星期日的下午,張良準備找蘭巒好好談談,把心里的疙瘩解開。他想提醒蘭巒,在和不了解的美國人交朋友時,要留神,不要上當受騙;甚至想建議她,不要去美國軍官駐地去學英語。然而一見面兩人就談不到一起去,蘭巒一心想著去美國,根本聽不進張良的話,她說:“張良,你盡管放心,我已經大了。我總覺得人家都是身份高的軍官,又是軍調部的成員,是和我們官方辦外交的使者,不必過分地去懷疑人家……如果我們這樣毫無根據地去猜疑人家,這樣優柔寡斷,會白白失掉去美國學習的機會,會使我們后悔終生。”張良也是個求知欲很強的青年,很容易被蘭巒說服。他只好說:“你真是個辦外事的料子,但我就是對那個馬克尼不放心。第一次見面,他還不了解我們,就夸下了海口,竟可以代表美國接受我們去美國留學,真有些離譜。你一定要跟娜麗絲學英語,我也拉不住,但你可千萬不能大意。到外國人家里,特別是到美國軍官家里,可要格外當心。”就這樣,兩個戀人在沒取得完全一致的情況下,張良回家了。不幸終于出現了。這是在1947年1月初的一個下午,張良接到一個電話,是蘭巒爸爸打來的。“張良,蘭巒這兩天沒回家,是不是在你那里?”“蘭巒沒有來過。怎么回事?叔叔我馬上來。”張良放下電話,就一直在責備自己,似乎這個不敢想的結局,是由于他的軟弱造成的。他后悔自己無能、不堅強。張良騎車到了蘭巒家。蘭巒母親的雙眼已經哭得紅腫,見到張良忙說:兩天前,蘭巒午飯后,高高興興地離開了家,至今已過了兩天兩夜,沒有回來。這是蘭巒第一次在外過夜,也不知到哪里去了?學校、親友、同學都去問過了,都說沒見到蘭巒。“美國女人娜麗絲家去問過沒有?”張良認為這是一個重要線索。蘭巒母親說:“她爸去問過了。娜麗絲說,從頭幾天蘭巒就沒到她家去。”此時,蘭巒父親回來了。蘭母立即問:“打聽到什么頭緒來沒有?”“到處打聽,都說不知道,我只好到警察局去報了案。其實,警察局的一些人都是混飯吃的,能管什么事。唉,都怪我自己沒把孩子管好,兵荒馬亂的年月,學什么英語,還跑到美國軍調部去學英語,真糊涂。這個世道還有什么好人噢!”蘭巒父親看到張良來了,略感寬慰,忙問:“張良,你看怎么辦好?該問的地方都問過了,該怎么辦好呀?”“咱們都別著急,事到如今,急也沒用。不管怎樣,大叔大嬸還得保重身體。你們在家等著,我再到娜麗絲家去一趟。”張良強打精神安慰二位老人,自己心里也是沒有底。一個沒經歷過什么大風浪的青年學生,女朋友失蹤,確也有些難以承受。說罷,他便離開了蘭巒家。張良來到了景山大街娜麗絲家。娜麗絲已經不像過去那樣熱情友好,對張的到來,既不表示歡迎,也不拒之門外。張良進了會客室,很有禮貌地、慢慢地用英語問:“娜麗絲小姐,我和蘭巒都是你的朋友,交往雖說不是很深,但互相還很尊重。我們把你當作最可信賴的朋友。蘭巒每周來三個晚上向你學英語,我們也都放心。可是就在兩天前,蘭巒在你這里學英語后,就沒回家。你知道,蘭巒的失蹤,造成許多人的痛苦。娜麗絲小姐在美國也是有父母的女性,難道你面對這樣一種悲慘事件會無動于衷嗎?我很誠懇地希望你告訴我,蘭巒現在哪里?”娜麗絲被張良這么一說,舉止有些不安,喝了口水,又沉下了臉說:“我已經答復蘭巒的父親了。兩天前蘭巒沒到我這里來。再確切一點說,蘭巒已經好久沒來學英語了。”張良絕望地又問:“可否請娜麗絲小姐問一下依德蘭或馬克尼二位先生是否見過蘭巒?”娜麗絲急了,趕忙說:“這太荒唐了,依德蘭是我的丈夫,如果他知道蘭巒小姐的去向,我自然也會知道的。”這時,依德蘭進來了。他也不與張良打招呼,便問娜麗絲:“他來干什么?”“找蘭巒小姐,我告訴他,蘭巒已經不來了,他不信,他要問問你或馬克尼。”娜麗絲向依德蘭介紹得很全。依德蘭斜視了一下張良,很粗暴地說;“這里沒有你要找的小姐。這里是軍調處美國軍官駐地,不歡迎外人到這里進進出出找人。你的問題,我已經回答了。你應該立刻離開這里。”十天過去了。蘭巒仍無下落。蘭巒父親到處貼尋人啟事,作用不大;到處送禮求人,也無濟于事。一種不幸的陰影,壓得蘭巒父母和張良透不過氣來,都有些精疲力竭。一天下午,張良媽媽接到蘭巒爸爸打來的電話,說蘭巒已經有消息了,說他要乘火車去天津接蘭巒,并說告知張良快去他家等著。張良得知這一喜訊,激動得要哭,他趕緊跑到蘭巒家,拉著蘭巒母親的手說:“這可好了,蘭巒終于找到了。”蘭巒母親拿出一個小紙條,遞給張良說:“這是蘭巒的來信,快看看吧。”小紙條寫得很草,只有一句話:“爸、媽、良:我受騙,被美國人劫持到天津,已病。幸遇好人,快拿錢來,到桂花院接我。詳情見面再談。蘭1月14日”張良哭了,哭得很慘,還捶胸頓足地罵自己:“是我害了蘭巒。當初如果不是我提議去北海公園滑冰,也不會碰上娜麗絲;如果我堅持不讓蘭巒到美國軍調處去學英語,也不會讓蘭巒遭到陷害。我怎么這樣糊涂,這都是我的過錯。是由于我的無知、幼稚、簡單而害了蘭巒。我對不起蘭巒呀!”蘭巒母親聽了也跟著心酸,忙說:“是蘭巒這孩子不聽你勸告,才出的事。和你沒關系,快別這樣,蘭巒就回來了。”張良恍然大悟,站起來說:“我要去火車站接蘭巒。”“也不知他們坐哪趟火車來?”“不管它,我一直在火車站等著他們。”張良說著走出了蘭巒家。蘭巒的父親到了天津,找到了桂花院。恭恭敬敬地向老鴇說明來意。老鴇說:“我也很可憐這孩子,受騙上當,而且她已經病得不輕。當然你們也不必擔心,這病是可以治好的。但只是我們是靠吃這碗飯的,不賺錢可也別讓我們賠錢。送這孩子來的時候,來人從我這里拿走了不少金子。這可怎么辦?我想你是個明白人,可不能讓我們這些吃剩飯的人再挨餓吧!”蘭巒父親一聽就明白,立刻說:“我帶來了十多件金首飾。”說著蘭父打開一個小布包,拿出了一小部分,放在自己的衣袋里,然后將一小布包金子遞給老鴇說:“請收下,你能通知我來接,就已經說明你是個大慈大悲的人。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你的好處的。”蘭巒父親見老鴇已將金子收下,便說:“能不能現在我就把女兒帶走?”“可以。”老鴇聽到這幾句動聽的話,又拿到了錢,便繼續說:“你們回家之后,不要聲張,先給孩子看病,讓孩子把這檔事兒忘掉吧。”說罷帶蘭巒父親去領蘭巒。蘭巒躺在一個小屋里的床上。小門一開,蘭巒一頭栽到爸爸的懷里,嚎啕大哭。爸爸見女兒骨瘦如柴,蒼白而發青的小臉上沾滿了淚水。他心如刀絞,老淚橫流,雙手把女兒摟在懷里,顫顫抖抖地說:“孩子別哭,找到你就好。這是菩薩保佑你,終算碰上了個好人。張良這幾天跑遍了北京城找你。都急壞了。現在你媽媽他們都在等你回家。孩子咱們快走吧!”蘭巒本來就是個體弱多病的女孩子,又遭此難,身體像散了架子似的難以支撐。在火車上,她靠在爸爸的身旁,還能堅持。火車到達北京時,蘭巒已經難以起步。爸爸只好背著女兒,走出站臺。張良一見蘭巒父女,趕緊上前把蘭巒背了起來。蘭巒在張良背上緊閉雙眼,一言不發,聽到張良說,“蘭巒,我找得你好苦。今天回家了就好。咱們再也不能分開了”。蘭巒的眼角流出了一珠珠淚水。蘭巒母親見到女兒又是一場大哭。蘭巒在全家陪同下,到了醫院。醫生經初步檢查,認為蘭巒下部受傷很重,便責怪家屬為什么不早些來治。當醫生得知患者是被壞人所害,則深表同情地說:“受傷處已經潰爛,應立即住院。我將和其他醫生商量,不論采取什么治療方案,我們都要努力把這姑娘治好,讓她健健康康地出院。”家人包括張良為了讓蘭巒靜心養傷治病,使她在精神上不受外界任何影響,探視時,都和蘭巒談些開心的事,對她的遭遇只字不提。蘭巒在媽媽晝夜陪同下,像似一只受了驚嚇的小鹿,靠在媽媽身邊,一動也不動,終于很自然地排除了她難以忍受、難以擺脫的恐懼感和自卑感。幾天之后,在家人和醫生的精心護理和治療下,蘭巒的身體和精神狀態復原了。蘭巒出院后的一天晚上,她慢慢地、斷斷續續地向家人敘述她慘遭陷害的經過。陽歷年那天,張良勸我不要再去娜麗絲家。當時,我雖然沒有表示什么,但我是聽進去了。我決心在過陽歷年的第四天,到娜麗絲家去說清楚,我不再去學英語了。我還帶上了一個新買的布娃娃,作為禮物送給娜麗絲,以表感謝,留作紀念。1月4日,我到娜麗絲家,向她說明來意。娜麗絲一個人在屋里。她對我不再來其住處學英語,既不驚奇,也不挽留,卻倍加熱情地對我說,“我們已經是朋友了,多聊一會兒吧。”她還拿出糖果和飲料招待我。依德蘭這時進來了,娜麗絲忙迎上去,把他拉在院子一旁,咕噥了一陣。然后,依德蘭沒有進屋,走了。娜麗絲進屋后,仍然是陪著我又說又笑,一如既往。我不愿在她家再磨蹭時間,就向她表示,以后再來看她。這時,她立刻站起來說:“蘭巒小姐不再來學英語了,我們的見面機會也就不多了。為了紀念我們之間的友好相識,我也送你一個小禮物,請稍等。”娜麗絲離開屋子后,我也不好立刻不辭而去。等了一會兒,馬克尼和戴維斯從門外闖了進來,后面還跟了一個美軍模樣的人,卻不見依德蘭和娜麗絲。當時,我有些怕,有些緊張,忙說:“我正要回家,請各位轉告娜麗絲小姐,以后再來看她,告辭了。”當我快步走到門前時,馬克尼立刻跑到我前面,用左手擋著我的去路,右手搖晃著酒瓶說:“親愛的蘭巒小姐,我們早就是老朋友了,今天請你留下,和我們坐坐,喝點輕度酒,談談英語,讓你好好領略一下美國朋友的好客精神。”另外兩個美國佬發出叫人惡心的淫笑。我這時被嚇傻了,推開馬克尼就往外跑,那個叫戴維斯的美國佬雙手從后腰把我抱住,把我拖到另外一間屋子里。我急了,用勁掙扎,已無濟于事,大喊救命,也沒有任何反應。他們把我丟在床上,三個人全進來,關上了門,只聽馬克尼說:“蘭巒小姐,你不要怕。我們都愛上你了。你不要回去了,跟著我們,會比在你家里舒服得多。”聽了一些下流話,我急哭了。我一面大叫娜麗絲,一面盡力推開他們。當時哪里會有娜麗絲的回聲,哪里還有力抵抗三個美國佬。我就這樣上了他們的圈套……第二天,我要他們放我回家,他們不理。約在上午8點鐘左右,馬克尼和另外一個美國軍人架著我的雙臂,堵上我的嘴,用卡車把我載到了天津。幾天后,戴維斯和另外兩個軍人也到了天津。他們幾個人像野獸一樣糟蹋了我十多天。在天津我苦苦哀求讓他們放我回家。他們包括馬克尼在內根本不理我,整天飲酒作樂,一句人話也沒有。當時,我的傷勢已經很重了,已經不能動了。我感到已經絕望了,曾幾次找機會自殺,由于他們輪流看得緊,都沒死成。我偶爾聽到馬克尼和戴維斯說,他們就要由天津乘軍艦回國。這時,我自己暗暗在想,他們不肯放我,無非是怕我回北京鬧事,為此他們在回國前,有可能偷偷把我打死,殺人滅口。如果他們要打死我,正合我意。我已經被他們弄得半死,已經沒臉再活在人世,不如一死了之。然而,這幾個野獸般的美國兵不僅不殺我,也不讓我自己死。他們要在回國前滅絕人性地折磨我。等調防時間一到,他們便登上軍艦,一走了之。他們就是這樣做的。這天,在我不知身在何地,又不知道外界發生什么事的情況下,馬克尼等人登船離開了天津。他們臨行前,和往常一樣,把我反鎖在屋里。 大眾論壇 - 視訊 交友論壇

宜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宋慶齡的遺愿為何選擇了萬國公墓而拒絕與孫中山合葬?遺愿,公墓,宋慶齡,孫中山,萬國宋慶齡的遺愿為何選擇了萬國公墓而拒絕與孫中山合葬?2010/9/3消息來源:網易宋慶齡1981年5月29日在北京逝世,根據其生前遺囑,骨灰安葬于上海萬國公墓其父母合葬墓的東側。宋慶齡為何沒有提出與孫中山合葬或附葬于中山陵成為后人評說的話題。我們通過一些歷史資料為您揭開這一謎團。宋慶齡與孫中山在反對聲中完婚宋慶齡從美國畢業后,于1913年8月29日抵達橫濱,第二天就由父親和姐姐陪著去拜訪孫中山,這是宋慶齡長大成人后首次會晤她所仰幕的革命家。19年前,慶齡還在襁褓中時“見過”孫中山,她當然完全記不起來孫的模樣。慶齡見到孫中山,極為興奮。她也加入了父親與姐姐的行列,協助孫中山處理英文信件。1914年9月宋藹齡回上海與孔祥熙結婚,宋慶齡接替姐姐,做了孫中山的秘書。孫中山是革命家,也風流多情,年歲的差距顯然無法阻止兩個人急速成長的愛苗。以《西行漫記》聞名的美國記者斯諾曾在三十年代問宋是如何愛上孫先生的。她答道:“我當時并不是愛上他,而是出于敬仰。我偷跑出去協助他工作,是發自少女浪漫的念頭——但這是一個好念頭。”1915年6月,宋慶齡特地為她和孫中山的婚事返回上海征求父母的同意,宋家上下像遭遇大地震。宋嘉樹夫婦更是震怒驚駭,破口大罵孫中山。孫中山的友人亦紛紛表示異議,稱他與年齡相差如同父女的宋慶齡結婚,“會折壽的”。1915年6月,孫中山將原配從澳門接到日本辦理離婚手續。10月的一個夜晚,宋慶齡在女傭的幫助下,爬窗逃走,私奔到日本。10月24日中午,孫到東京車站迎接她,第二天上午即在日本律師和田家中辦理結婚手續,孫中山49歲,宋慶齡22歲。當天下午在日本友人莊吉家舉辦婚禮,到場致賀的中國人只有少數幾人。孫的革命伙伴胡漢民勸他懸崖勒馬,孫中山拒和他們談“私事”。宋嘉樹在女兒離家出走后,立即與妻子搭船追至日本攔阻。宋慶齡向斯諾回憶說:“我父親到了日本,對孫博士大罵一頓,我父親想要解除婚約,理由是我尚未成年,又未征得雙親同意,但他未能如愿,于是就和孫博士絕交,并與我脫離父女關系。”莊吉女兒的回憶是,宋嘉樹站在大門口,氣勢洶洶地吼道:“我要見搶走我女兒的總理!”莊吉夫婦很擔心出事,打算出去勸宋嘉樹。孫中山向他們說,這是他的事情,不讓他們出去。孫走到門口臺階上對宋嘉樹說道:“請問,找我有什么事?”暴怒的宋嘉樹突然叭的一聲跪在地上說:“我的不懂規矩的女兒,就托付給你了,請千萬多關照。”然后磕了三個頭就走了。宋慶齡到了晚年提及當初違抗父命與孫結婚,說:“我愛父親,也愛孫文,今天想起來還難過,心中十分沉痛。” 宋慶齡選擇宋氏公墓1925年初,孫中山因病逝世;不到半年,他的好友廖仲愷遇刺中彈身亡。廖仲愷及其妻子何香凝都是最早的同盟會成員,是孫中山最親密的戰友和助手。據記載,孫中山在彌留之際曾親囑何香凝:“我死后,請善視孫夫人(宋慶齡)……”鑒于這段經歷,宋慶齡與何香凝關系非同一般。何香凝的子女從小就尊稱宋慶齡為“叔婆”或用英語稱之為“安娣”(Aunty)。1972年9月1日,何香凝病逝于北京。依照她“生同寢,死同穴”的遺愿,靈柩運往南京與廖仲愷合葬。何香凝逝世的九年之后,宋慶齡病逝于北京。在逝世前半個月,她被授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名譽主席稱號。很多人猜測,她會選擇與何香凝相似的方式——與孫中山合葬或是葬在中山陵。但在她的遺體火化的第二天,骨灰就用專機運往上海,安葬于萬國公墓的宋氏墓園,留下許多謎團。宋慶齡的遺愿宋慶齡這么做完全是出于她的遺愿。在她逝世前三個月,被她一直尊稱為“李姐”、十六歲就到了她身邊幫助料理家務達53年之久的李燕娥因病逝世。宋慶齡囑咐李燕娥的骨灰與她的骨灰要葬在一起。在她為此給私人秘書的書面指示中,“畫了一個草圖,標明李姐和她自己墓碑的位置應在她父母合葬墓的左右等距,都平放在地上”。宋慶齡為什么沒有提出與孫中山合葬或附葬于中山陵?廖承志在《我的吊唁》一文中解釋說:她一生地位崇高,但她從未想過身后作什么特殊安排。臺灣有些人說,她可能埋葬在南京紫金山中山陵,她想也不曾想過這些。中山陵的建造構思,她不曾參與過半句,也不愿中山陵因為她而稍作增添,更不想現在為此花費國家、人民的錢財。宋慶齡傳記的作者伊斯雷爾·愛潑斯坦補充說:她會認為,孫中山的歷史業績是他的功勛,她不應去分享。另外,……中共建政前,國民黨中曾有人對她作為孫中山遺孀的地位妄加訾議(在1922年中山艦事件之前,雖然已結婚七八年,但國民黨內仍有人故意稱她為“宋小姐”,以示不承認她的“孫夫人”的身份。此后,這種無聊沒有了,但所謂“名分”問題并沒有一勞永逸地樹靜風息),她氣憤地說:“他們可以說我不是孫夫人,但沒人能夠否認我是父母親的女兒。”這也許可以作為另一個原因。她父母的墓地在文化大革命中曾遭破壞,后經周恩來下令修復。是不是因此而使她覺得她必須永遠陪伴在她父母身邊?她一生為公,但在她看來,死是私人的事情。值得注意的是,愛潑斯坦的三條補充措辭相當謹慎,分別用了“她會認為”、“這也許可以”、“是不是因此而使她覺得”等推測、揣摩傳主心態的說法。廖承志的解釋,也沒有引述宋慶齡的原話。看來,個性嫻靜、內斂,思想卻絕不封閉、膚淺的宋慶齡,給研究者們留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謎。宋慶齡與父母的感情宋慶齡把她身后的安葬看成“私人的事情”,安排與她的父母及家人、與終身為她服務的“李姐”葬在一處,符合她的思想和性格。宋慶齡懷著某種歉疚之情依戀雙親,尤其是她的母親。已年過八十時,她在一封私人信函中回憶自己22歲時在上海不辭而別(據愛潑斯坦考證,她只是“偷偷地溜出了屋子”,不存在“陽臺加梯子”那種場面的浪漫故事),投奔流亡日本的孫中山并舉行婚禮:我的父母看了我留下的告別信后,就乘下一班輪船趕到日本來,想勸我離開丈夫,跟他們回去。我母親哭著,正患肝病的父親勸著……盡管我非常可憐我的父母——我也傷心地哭了——我拒絕離開我的丈夫。1931年7月23日,宋慶齡母親病逝于青島,流寓柏林的宋慶齡立即啟程回國。在火車上,當她聽一位親戚講述她母親患病及去世的經過時,十分悲痛,“幾乎哭泣了整整一夜”……對宋慶齡刺激最深的還是文革破四舊時,上海的紅衛兵砸爛了她雙親在萬國公墓的墓地,“推倒石碑,把墓中骸骨挖掘出來,實行‘暴尸’”。宋慶齡傳記述:“墓地遭破壞的照片從上海寄到北京時,宋慶齡身邊的工作人員第一次看到她精神上支持不住而痛哭起來。廖夢醒把這些照片送給周恩來。周下令上海市有關部門立即將宋墓修復,并在竣工后拍了照片寄給宋慶齡。但并沒有全部照原樣修復。原來的墓碑上列著所有六個子女的名字,而新墓碑上只有宋慶齡一人。……文化大革命告終之后,又重新換了墓碑,完全復原。”本主題由zx00123于2010-9-500:11移動 大眾論壇 - 視訊 交友論壇

宜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袁世凱治家有方:一妻九妾竟從未吵架袁世凱,治家,吵架作為男人的袁世凱,身材短小,體態臃腫;讀書不多,屢試不中,自難風雅。在女性的眼里,既無“高度”又少“風度”,顯然魅力不夠。哪像人家李鴻章,1米83的高度,早年進士出身,翰林院養就的文章氣質,外加“洋務運動”歷練出來的外交官風度,往哪兒一站都帥氣奪人。斯人如此,擱在現代,也稱得上是魅力不減的“老帥哥”。1980年代中國女性擇偶的流行標準曰:“身體要像運動員,面孔要像演員,風度要像司令員,工資要像國際海員。”人家李鴻章樣樣具備。袁世凱繼承了李鴻章北洋大臣的政治衣缽,卻無法繼承李氏的男人風度。倘若以貌取人,袁世凱的確有點色不如人,至少不養女人的眼:個頭不到1米60,身軀臃腫,圓頭短頸,在一襲晚清特制“武警”軍大衣的襯托下,不免示人粗鄙。三女兒袁靜雪說:“我父親生就一副五短身材。我們曾看到過他做直隸總督時的一張照片,從照片可以看出那個時候他已經比較胖了,到了中南海,比以前更胖了些。”法國人用恭維代替開涮:他的身材、面部表情、頭部的外形、面貌的輪廓以及胡須的式樣與他們的老虎總理克萊蒙梭非常相像。實話實說,克萊蒙梭長得不咋地,算是法國人眼中的次品。《紐約時報》直截了當地說他:“矮小結實,有著粗脖子,身形微胖。”(1915年12月12日)美國駐華公使芮恩施(PaulSamuelReinsch,1869—1923)用外交辭令修飾了一下自己的評語:“他身材矮胖,但臉部表情豐富,舉止敏捷。”眾口一詞,個矮腰圓,體壯脖粗,袁世凱一亮相,在架勢上就矮了李鴻章三分。這還是遠瞧。走近看,袁世凱皮糙肉厚,面如蒙塵,暗無光亮,比不得人家李鴻章氣血充盈,滿面紅光。得,在膚色上又吃了一虧。相貌上,袁世凱先天不足。所以老袁一生什么都被人編排,就一點沒人詬病,即從未有過桃色緋聞。說來還得歸功于長得不帥。盡管相貌不佳,讀書不多,既無高度又遜風度,但袁世凱久處市井,歷練江湖,深諳市井風俗,為人處世上,既不違人情,又頗合事理,加之機心綿密,善于權變,所以官場上,巧于應付,拿捏尺度,自顯英雄風采;情場上,體貼人意,不乏溫度,一點不缺女人緣。袁世凱生命中的女人,明里暗里,大大小小,前前后后,十多位如夫人,可謂艷福不淺。只是這些女人沒有一個是因為袁世凱的帥而對其一見鐘情的。袁世凱的九位小妾中有三位來自妓院(大姨太、六姨太、八姨太)。對于中國文人、官吏的娶妓為妾,林語堂解釋說:“大多數著名的學者像詩人蘇東坡、秦少游、杜牧、白居易之輩,都曾逛過妓院,或將*娶歸,納為小妾,故堂而皇之,無容諱言。事實上,做了官吏的人,侍妓宥酒之宴飲,無法避免,也無慮乎誹謗羞辱。”袁世凱的妾更多的來源于自家的女婢,是在長期主仆生活中慢慢建立感情的。從女婢走入老袁個人生活的有五位(二姨太、三姨太、四姨太,這三位是朝鮮族的。這三位朝鮮姑娘,袁世凱自己說是抗日援朝間,他家的三位女婢。七姨太是大姨太的女婢,九姨太是五姨太的女婢)。盡管袁世凱長得不帥,這些女人與他結緣都是“先結婚,后戀愛”,但老袁自有老袁的魅力,女人們大都念著他的好而在情感上臣服于他。查老袁的一妻九妾。四姨太還為他殉節呢(吞金立死),三、七姨太沒殉成。(三姨太吞金后,傷身,三個月后死;七姨太因為懷孕,有孕乃大,被勸下,沒死成。)一個女人肯為一個男人拋棄生命,你能說這里只是金錢的關系?說明老袁在她們心里是有分量的。老袁管理妻妾隊伍是有一套的,最主要的一點是一碗水端平。不似光緒皇帝那樣偏心眼,專寵珍妃一個。到最后怎么著,就那么三個后妃還分成三撥,和載湉哥離心離德。老袁不,他從不搞滿人那套翻牌子勾當,每個女人給一周,七天時間滿打滿算,朝九晚五,風雨無阻,雷打不動。錢財利益方面,七子袁克齊說:我父親對待她們,都一例看待。無論分物或給錢,沒有偏輕偏重的情況。因此一家向稱平安,爭吵的事情,我一次也沒見過。我記得三庶母想買一付金鐲子,父親說,好!每人一付,一個人買是不行的。月錢數目,各房一律,誰也不能多拿。家中存款摺子向由我母親保管,父親的圖章由五庶母存著。家中用錢,我母親向父親報告數目后,就拿去請五庶母蓋章,到銀行去取。取出后交賬房按月錢數自發放。如果庶母們誰要犯了錯誤,父親除當面訓斥外,還要看情節輕重,停發一月或數月月錢。有一次九庶母與人賭博,就被停發兩月月錢。這就對了,按規則辦事,走程序,不偏不倚,這就消除了妻妾隊伍中“患不均”、嫉妒可能造成的不穩定因素。其二是老袁讓這些女人有事干。女人沒事干,三個女人就是一臺戲,東家長西家短地整天搬弄是非。老袁采綿里藏針法,讓大姨太場面上出風頭,二姨太管錢財(前期)和燒菜。三姨太發揚朝鮮族能歌善舞的特點,彈琴(七弦琴)唱歌,五姨太管隊伍建設。不同于前面幾位過了更年期的姨太太,六、七、八、九姨太太此時因為正值“虎狼之期”,故白天讓其學文化,栽桑養蠶繅絲織綢,晚上值班伺候,巫山云雨。大家都在忙。忙就好,閑事兒就少。袁世凱對待妻妾特別鬼的地方就是投其所好,對癥下藥。不知是真是假,據說袁世凱好上了二姨太的熏魚,二姨太美得什么似的,每天用高粱米和芝麻養蟹,變著法子改善伙食。五姨太楊氏從小跟爹做小買賣,擅長理財,老袁就讓其管錢。還假裝糊涂讓五姨太每天從預算里扣點兒小錢,自得其樂。什么都拿不出手的那幾位,就讓她們學ENGLISH,學填詞,酬酢唱和,吟風弄月。其實,讀懂人心、善解人意的男人,從來都不缺魅力。何況袁世凱并非一般的男人,而是手握重權、足夠“偉大”的將相人物。 大眾論壇 - 視訊 交友論壇

宜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宋氏三姐妹始祖到底是哪里人?還是不明白始祖,姐妹宋氏三姐妹始祖到底是哪里人?還是不明白三姐妹的父親是宋耀如,母親是倪桂珍。母親倪桂珍則出身上海,其中倪桂珍這一只母系祖先目前可以追溯到明末大學士徐光啟。宋美齡父親宋嘉樹,又名宋耀如,宋耀如初期并不姓宋,而是姓韓,名教準。宋慶齡祖父韓鴻翼是個農民,韓教準(宋嘉樹)是其次子。韓鴻翼夫人為王氏。由于家境貧寒,韓教準12歲時就飄洋過海,到美國找堂舅父謀生,韓教準舅父姓宋,是旅居美國馬薩諸塞州波士頓經營絲茶生意的僑商,他沒有兒子。韓教準就被舅父收為養子,  從此改姓宋,名嘉樹,別名耀如。宋嘉樹在美國加入基督教,取英文名  字查理·瓊斯·宋(CHARLES JONES SONG)。韓改宋后,才逐漸  發跡成為影響海內外的“宋氏家族”。而海南的宋氏始祖,則是福建莆田人。據  《五指山史話·遷瓊始祖的由來》等資料記載,宋初,福建莆田人宋原  銘,于明經及第后,與弟宋理渡瓊,任瓊山知縣,后來兄弟均落籍文昌  ,定居文昌玉田村,成為遷瓊宋氏始祖,宋慶齡之宋氏家族,正是  莆人宋原銘之后。因此宋氏三姐妹的遠祖皆是莆田人。海南王姓渡瓊始祖為王居正(王氏族人稱悅公),南宋紹興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奉高宗趙構之命從福建莆田入廣東,同年二月南渡瓊崖。原來姓韓而福建的宋氏呢 大眾論壇 - 視訊 交友論壇

宜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國民黨時期富庶的關中已淪為人間地獄關中,國民黨,人間地獄,富庶,時期國民黨時期富庶的關中已淪為人間地獄文章提交者:風中一劍加貼在中國歷史鐵血論壇bbs.kk69.net/民國18年(1929年)12月1日電:[轉自鐵血社區bbs.kk69.net/]上海日報公會,南京復旦社,天津《大公報》,北平《益世報》,前外茶兒胡同十四號馬芷庠先生均鑒:關中友重各縣,除渭濱灘地稍有收獲外,余皆秋收毫無,麥多未種。行其野田地荒蕪,蓬蒿沒脛。草叢中不時發見破爛衣服與零亂骸骨,蓋未經掩埋已被禽獸啄食凈盡之路斃也!入其村但見室多泥門堵窗,無人居住,蓋自人春以來,俄斃者先后相繼,多至絕戶。村人埋不勝埋,只泥堵其窗戶,希圖茍安于一時,以致近日各縣疫病流行,死亡枕藉。傳染既易,死者益多,尤以省西之眉縣、乾縣、禮泉、武功、扶風等縣,渭北之大荔、蒲城、澄城、合陽、三原、涇陽等為最甚。現天仍亢旱,洼地麥苗且日已枯死,濱水之區亦塵深尺許、高原更可想見。且人秋以來、陜南興、漢所屬共五縣,亦迭遭水、旱、蝗、雹、匪各災,日加慘重。災民除采自樹皮草根水之浮萍外,并有掘食一種白土,俗名“觀音粉”者。食用既久,往往腹中結成石塊,膨脹以死,災情如此、中外善士若不設法救濟、全陜將不免有絕人之患。王淡如、蔡雄霆叩東。民國19年(1930年)2月6日通電:“頃據調查員報告!吾陜各縣秋獲未收,冬麥未種。兼之戰爭復起,交通又梗,災民際此,慘痛愈甚。尤慘者,婦女被人販賣者計達10余萬;淪為娼妓者亦為數不少。長此以往,陜西人種將瀕臨絕境。又西安一帶,于冬日落雪,厚2寸,但野無青苗,與災無補,反令饑民凍餒,以故死者日益增加。王淡如、蔡雄霆叩魚。————————————國民黨政府自稱提供了119萬元救災款,但實際上該筆款項被救災官員用在上海存入銀行吃利息去了,并購買了別墅洋房去,并未用于救災。結果:“人春夏后,樹皮、草根、麩皮、油渣,食之以盡。有時人相食,甚至易子而食者。人民咸露鳩形,十室九空,妻離子散,傾家蕩產者,比比皆是。哀鴻遍野,積尸盈道,狼狗結群,聚食死尸。欲賣子女為奴,而難求得。扶老攜幼,出外逃生者,多被餓死于野外,白骨曝日,誰人掩埋?尚有餓倒未死,而被狼、狗活吃者。更慘者饑民爭食尚未死絕之體。至夏禾麥灌漿之后,饑民群涌田間,搶吃生麥穗,連芒帶殼,生吞而食,有死后肚皮脹破而麥穗完整外溢者。有掙扎行走,突然暈倒,即行死去;有因困坐在地休息時而竟死亡;甚有母親已死,而嬰兒尚趴在尸體胸前吃奶者。斯時甘肅軍閥割據,互相殘殺,擊斃士兵,饑民聚而爭食,所有牲畜,因草枯而餓死,幸存者亦被殺食而度荒。”[轉自鐵血社區bbs.kk69.net/]關中平原,號稱八百里秦川的富庶之地,一交到國民黨手里,不到兩年便糜爛衰敗,人畜難活 大眾論壇 - 視訊 交友論壇

宜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斯大林為什么要割走外蒙古斯大林,蒙古斯大林為什么要割走外蒙古一九四五年二月,美國因為要蘇聯參戰,提早結束對日戰爭,羅斯福總統與斯大林訂了《雅爾塔協定》。我們當時為著要打退壓境的強敵——日本,只好委曲求全,根據《雅爾塔協定》,和蘇聯政府談判,簽訂了中蘇條約。一九四五年,美國還沒有把《雅爾塔協定》公布以前,我們政府已經派員到莫斯科去進行中蘇談判,我也參加。這次的交涉,是由當時的行政院長宋子文先生領導的。我們到了莫斯科,第一次和斯大林見面。起初他的態度非常客氣,但是到了正式談判開始的時候,他猙獰的面目就顯露出來了。我記得非常清楚,當時斯大林拿一張紙向宋院長面前一擲,態度傲慢,舉止下流,隨后說:“你看過這個東西沒有?”宋院長一看,知道是《雅爾塔協定》,回答說:“我只知道大概的內容。”斯大林又強調說:“你談問題,是可以的,但只能拿這個東西做根據,這是羅斯福簽過字的。”我們既然來到莫斯科,就只好忍耐著和他們談判了。談判中間,有兩點雙方爭執非常劇烈:第一、根據《雅爾塔協定》有所謂“租借”兩個字眼。父親(指蔣介石)給我們指示:“不能用這兩個字。這兩個字是帝國主義侵略他人的一貫用語。”第二、我們認為,所有問題都可以逐步討論,但是必須顧及到我們國家主權和領土的完整。后來,斯大林同意不用“租借”兩字,對于中東鐵路、旅順、大連這些問題,也肯讓步;但關于外蒙古的獨立問題──實際就是蘇聯吞并外蒙古的問題,他堅持決不退讓。這就是談判中的癥結所在。談判既沒有結果,而當時我們內外的環境又非常險惡。這時,父親打電報給我們,不要我們正式同斯大林談判,要我以私人資格去看斯大林,轉告他為什么我們不能讓外蒙古獨立的道理。當見到斯大林時,他問我:“你們對外蒙古為什么堅持不讓它‘獨立’?”我說:“你應當諒解,我們中國幾年抗戰,就是為了要把失土收復回來。今天日本還沒趕走,東北、臺灣還沒有收回,一切失地,都在敵人手中,反而把這樣大的一塊土地割讓出去,豈不失卻了抗戰的本意?我們的國民一定不會原諒我們,會說我們‘出賣了國土’。在這樣情形之下,國民一定會起來反對政府,那我們就無法堅持抗戰,所以,我們不能同意外蒙古歸并給俄國。”我說完了之后,斯大林就接著說:“你這段話很有道理,我不是不知道。不過,你要曉得,今天并不是我要你來幫忙,而是你要我來幫忙。倘使你本國有力量,自己可以打日本,我自然不會提出要求。今天,你沒有這個力量,還要講這些話,就等于廢話!”他當時態度非常倨傲,我也就開門見山地問他說:“你為什么一定要堅持外蒙古‘獨立’?外蒙古地方雖大,但人口很少,交通不便,也沒有什么出產。”他干脆地說:“老實告訴你,我之所以要外蒙古,完全是站在軍事的戰略觀點而要這塊地方的。”他并把地圖拿出來,著說:“倘使有一個軍事力量,從外蒙古向蘇聯進攻,西伯利亞鐵路一被切斷,俄國就完了。”我又對他說:“現在你用不著再在軍事上有所憂慮,你如果參加對日作戰,日本打敗之后,他不會再起來,他再也不會有力量占領外蒙古,作為侵略蘇聯的根據地。你所顧慮從外蒙古進攻蘇聯的,日本以外,只有一個中國,但中國和你訂立‘友好條約’,你說二十五年,我們再加五年,則三十年內,中國也不會打你們。即使中國要想攻擊你們,也還沒有這個力量,你是很明白的。”斯大林立刻批評我的話說:“你這話說得不對。第一,你說日本打敗后,就不會再來占領外蒙古打俄國,一時可能如此,但非永久如此。如果日本打敗了,日本這個民族還是要起來的。”我就追問他說:“為什么呢?”他答道:“天下什么力量都可以消滅,唯有‘民族’的力量是不會消滅的,尤其是像日本這個民族,更不會消滅。”我又問他:“德國投降了,你占領了一部分,是不是德國還會起來?”他說:“當然也要起來的。”我又接著說:“日本即使會起來,也不會這樣快,這幾年的時間你可以不必防備日本。”他說:“快也好,慢也好,終究還是會起來的,倘使將日本交由美國人管理,五年以后就會起來。”我說:“給美國人管,五年就會起來,倘使給你來管,又怎樣的呢?”他說:“我來管,最多也不過多管五年。”后來他不耐煩了,直接地表示:“非要把外蒙古拿過來不可。”談話一直繼續下去,斯大林又很正經地向我說:“我不把你當做一個外交人員來談話,我可以告訴你:條約是靠不住的。再則,你還有一個錯誤,你說,中國沒有力量侵略俄國,今天可以講這話,但是只要你們中國能夠統一,比任何國家的進步都要快。”這的確是斯大林的“肺腑之言”,他所以要侵略我們,還是害怕我們強大起來,因此,只顧目的,不擇手段,千方百計來壓迫、分化和離間我們。接下去,他又說:“你說,日本和中國都沒有力量占領外蒙古來打俄國,但是,不能說就沒有‘第三個力量’出來這樣做。”這個力量是誰?他先故意不說。我就反問他:“是不是美國?”他回答說:“當然!”我心里暗想,美國人訂下了《雅爾塔協定》,給他這許多便宜和好處,而在斯大林眼中,還忘不了美國是他的敵人!最后,經過許多次的談判,《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終于簽訂了。不過,父親當時對于簽訂這個條約,有個原則上的指示:“外蒙古允許‘獨立’,但一定要注明,必要經過公民投票,并且要根據三民主義的原則來投票。”這原則,斯大林總算是同意了。我還記得,在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時,蘇方代表又節外生枝。他的外交部遠東司的主管同我商量,要求在條約上附一張地圖,并在旅順港沿海一帶區域,畫了一條黑線,大概離港口有二十海里的距離,在這線內,要歸旅順港管轄。照國際法的觀點,公海范圍是有一定的規定,就是離開陸地有一定的距離,俄方此一要求,顯然是不合理的。為了這一問題,爭執了半天,從下午四點半到晚上兩點鐘,還沒有解決。我很不耐煩地說:“你要畫線,你畫你的,我是不能畫的。”他說:“不畫這個線,條約就訂不成!”我說:“訂不成,我不能負責,因為我沒有這個權力。”他說:“我是有根據的。”我說:“你有什么根據?”他拿出一張地圖,就是沙皇時代俄國租借旅順的舊圖,在這張地圖的上面是畫了一條黑線的,并且指著說:“根據這張圖,所以我要畫這一條線。”我覺得非常滑稽,因此譏諷他們說:“這是你們沙皇時代的東西,你們不是早已宣布,把沙皇時代所有一切條約都廢止了嗎?一切權利都全部放棄了嗎?你現在還要拿出這個古董來,不是等于還承認為你們所打倒的沙皇政府嗎?”他有點著急說:“你不能侮辱我們的蘇聯政府!”我說:“你為什么要根據這個東西來談判呢?不是等于告訴全世界說:你們還是同沙皇政府一樣嗎?”他說:“你不要吵鬧,你的火氣太大。”我說:“你要訂約可以,但無論如何這一條線是不能畫下的!”經過一番力爭之后,這一張地圖,雖附上去了,可是那一條線始終沒有畫出。由這件事看來,我們完全了解,斯大林原來就是沙皇的再世。 大眾論壇 - 視訊 交友論壇

宜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蔣介石想借助開羅會議廢除不平等條約蔣介石,不平等條約,開羅會議蔣介石想借助開羅會議廢除不平等條約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開始進入反攻階段,隨著意大利的無條件投降,納粹德國的覆滅已成為時間問題,對日作戰開始成為同盟國的作戰重心。為此,美國總統羅斯福決定召開由美、英、中、蘇四國首腦參加的開羅會議,以加強反法西斯聯盟,協同對日作戰。由于蔣介石一向對蘇聯不友好,斯大林反對將中國列為四大強國,加上又瞧不起蔣介石,不愿與蔣會面,故對羅斯福的倡議遲遲未予答復。斯大林的態度和想法,使羅斯福頗感意外。考慮到斯大林與蔣介石的矛盾,羅斯福決定將四巨頭會議分兩次開,即先在埃及開羅開中、美、英首腦會議,然后再在伊朗德黑蘭開美、英、蘇首腦會議。這一想法得到中、英兩國的贊同。1943年11月9日,羅斯福致電蔣介石,告知他在兩三天內去北非,請蔣介石和英國首相丘吉爾與他在開羅會晤,希望蔣介石11月22日抵達開羅。蔣介石接到電報后,認為這是一個廢除不平等條約,恢復中國國家利益的好機會,于是要求手下官員擬訂會談方案。其中涉及中國政治方面的方案包括:戰后將東北、臺灣及澎湖列島交還中國,并無償接收南滿鐵路與中東鐵路等。蔣介石對這個方案甚為滿意。11月18日上午,蔣介石、宋美齡夫婦以及國防最高委員會秘書長王寵惠、美國在華軍事將領史迪威和陳納德等20余人,從重慶白市驛軍用機場分乘兩架飛機飛往埃及。建議中美共管,蔣介石一拒琉球開羅會議于1943年11月22日26日召開,其間蔣介石與羅斯福會談了4次。11月23日晚,蔣介石帶王寵惠與羅斯福單獨會談,在談到剝奪日本在太平洋侵占的島嶼時,羅斯福想到了琉球群島。他對蔣介石說:“琉球系許多島嶼組成的弧形群島,日本當年是用不正當手段搶奪該群島的,也應予以剝奪。我考慮琉球在地理位置上離貴國很近,歷史上與貴國有很緊密的關系,貴國如想得到琉球群島,可以交給貴國管理。”羅斯福突然提出將琉球群島交給中國,大大出乎蔣介石的意料,不知該如何回答。過了老半天,他才對羅斯福說:“我覺得此群島應由中美兩國占領,然后國際托管給中美共同管理為好。”蔣介石這么一說,羅斯福覺得蔣介石不想要琉球群島,故未再往下說。琉球群島位于中國臺灣島和日本九州島之間,包括先島諸島、沖繩諸島、奄美諸島、土噶喇列島、大隅諸島等島嶼,面積約4600平方公里。12世紀琉球群島上出現了中山、山南、山北3個小王國,公元1372年開始向中國明朝進貢,國王分別受明朝冊封,官民與明朝往來十分頻繁。此后,該群島又形成了統一的琉球王國,但仍向中國封建統治者朝貢。1609年,日本薩摩藩諸侯島津氏用武力征服琉球。此后,琉球王雖向明朝與薩摩藩同時進貢,但國王仍受中國冊封,而且一直延續到清朝。琉球國王一直受中國冊封,在交往中又偏重中國,日本統治者對此極其不滿,十分擔心琉球歸并于中國。1872年,日本明治政府未與中國商量,強行廢琉球王國為琉球藩。1879年,日本又強行吞并琉球藩設置沖繩縣。日本對琉球的強行侵占,曾引起許多國家的不滿,琉球人民也曾用各種方式進行過反抗,但都失敗了。琉球群島系中國的東大門,歷史上又與中國關系密切。羅斯福想把日本用武力侵占的琉球群島交給中國,自然有他的考慮,但由于蔣介石的猶豫態度,羅斯福第一次提出的這一建議沒有成功。懼怕日本,蔣介石二拒琉球11月25日,蔣介石與羅斯福再次會談時,又談到了琉球群島。羅斯福說:“我反復考慮,琉球群島在臺灣的東北面,面向太平洋,是你們的東部屏障,戰略地位極其重要。你們得到了臺灣,如不得到琉球,臺灣也不安全。更重要的是,此島不能讓侵略成性的日本長期占領。是不是與臺灣及澎湖列島一并交給你們管轄?”蔣介石見羅斯福又提到這個問題,想到琉球被日本占領了多年,在國內草擬的談判方案又不含琉球問題,變得十分猶豫。羅斯福見蔣介石半天不作聲,以為他沒有聽清楚,又補了一句:“貴國要不要琉球?如果想要,戰爭結束了,就將琉球群島交給貴國。”蔣介石猶豫再三,最后答復道:“琉球的問題比較復雜,我還是那個意見,中美共同管理為好。”羅斯福心里明白了:蔣介石是真的不想要琉球群島。蔣介石對琉球的態度,讓羅斯福感到不可思議。自此以后,羅斯福及美方的其他人員在蔣介石面前再也不提琉球的事了。蔣介石當時為何不要琉球群島呢?據后來跟隨蔣介石到開羅的國民黨官吏們分析,他去開羅,主要是爭東北、臺灣及澎湖列島,沒有爭琉球的方案,蔣介石認為能將東北、臺灣及澎湖爭回來就足夠了。另一個原因是日本是亞洲強國,蔣介石怕中國得到琉球后,日本日后找中國扯皮,中日兩國再結新怨。由于蔣介石堅持不要琉球群島,故《開羅宣言》在寫到日本應歸還中國的領土時,只提到“日本所竊取中國之領土,例如滿洲、臺灣、澎湖列島等”,只字未提琉球群島。蔣介石嚴防消息泄露開羅會議結束后,蔣介石才回過味來,開始后悔沒有接收琉球群島。蔣介石覺得這件事說出去有損他的形象,于是叮囑王寵惠說:“羅斯福要把琉球交給我們的問題,只有少數幾個人知道,再不要往外說了。如果有人問此事,就說我們沒有條約、根據,提不出理由。”盡管蔣介石對王寵惠千叮嚀萬囑咐,但王寵惠回到重慶后,還是向極少數關系密切的國民黨要員透露了羅斯福要將琉球群島劃入中國的事。此事在國民黨高層傳開后,許多人跑去找王寵惠詢問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王寵惠怕事情搞大了難以收場,再也不敢講出實情。此后,國民黨的文件、檔案、雜志、圖書一提到琉球問題時,都說因無根據,故中國在開羅會議上未提琉球群島的問題。1945年3月26日,美軍發起沖繩戰役,并在3個月后占領了琉球群島。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隨著新中國的成立和朝鮮戰爭的爆發,美國改變了對中日兩國的態度,開始扶植日本為其亞洲戰略服務,美國在琉球群島問題上的立場也發生了重大改變。1962年,美國總統肯尼迪公開承認日本對琉球群島的完全主權。1972年,美國將琉球諸島交給日本。隨后,日本完全控制了琉球群島。1962年3月19日,臺灣《聯合報》記者司馬桑敦得知美國政府馬上要公開承認日本對琉球群島的主權時,心中很不舒服,他發表了一篇文章,指責國民黨政府在開羅會議上太馬虎,不提琉球問題,以致本該歸中國的琉球落入日本之手,使中國的東部海防被撕開一道大裂口。司馬桑敦和臺灣群眾當時還不知道,不是蔣介石馬虎沒提琉球的問題,而是蔣介石執意不要琉球,而且連拒了兩次。司馬桑敦的文章引起了臺灣當局的注意,為了使此事不至擴大,蔣介石親自出面辯解。他在一次國民黨的高層會議上說:“實際上,琉球與臺灣,在我國歷史上地位不同。我們當時(開羅會議)認為琉球是我東海的屏障,軍事重要性較大。我們同意,應由中美兩國經過聯合國之委托程序,實行共管,又以為此非當時緊急之事,故曾表示將來再說。”羅斯福兩送琉球群島被他拒絕的事,他卻一字未提。蔣介石不要琉球群島,日本深受其益,美國也獲得了大利。今天這一地區復雜的政治軍事態勢,以及各種資源的糾紛,都是在這次安排的大框架下產生的。(本文參考資料:《中國國民黨與臺灣》,臺灣“中央文物供應社”1985年2月印,作者陳三井;《雷震全集》,臺灣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9年版,雷震著。) 大眾論壇 - 視訊 交友論壇

宜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身為女人,鄧穎超特別看重自己的婚姻,回憶起當年戀愛時光也總是心中充滿歡愉。但是鄧穎超不是那種喜歡隨便講述自己隱私的女性,因此,只有當她感到和趙煒已經特別熟悉時,才漸漸講起自己年輕時的一些往事。我到鄧大姐身邊的時候,她和周總理已經結婚40年了,但在記憶里,她對和周總理結婚時的往事卻還記得一清二楚。周總理去世后,鄧大姐把對他的思念化作一片片的回憶,經常同我講周總理年輕時的往事。那時,我們常在院子里散步,我隨便想起什么就會問什么,每次鄧大姐都會很耐心地回答我。有一次我說:大姐,您年輕時肯定也挺漂亮的,要不周總理怎么會一直緊追呀。鄧大姐哈哈笑著說:嗨,這事兒連我原來都有點納悶兒。我們結婚后一直沒時間談到過當年相識的事情,直到解放后十幾年了那時你都到西花廳了,有一次閑聊,恩來才突然說,還記得當年在天津開大會嗎?你第一個登臺發言,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兩只炯炯有神的大眼睛。說到這兒,鄧大姐開心地笑了:現在我老了,和年輕時不一樣,眼睛也變小了。1987年,鄧大姐會見了日本老朋友竹入義勝,當時竹入請鄧大姐講講她和周總理結合的往事,她欣然應允。那一天,鄧大姐講了年輕時同周總理相識相戀的過程,我雖然已經聽她講過那段故事,但還是很認真地又聽了一遍,而且還做了詳細記錄。那天鄧大姐的精神特別好,會客之后還不覺疲乏,又饒有興致地給我講了一段后來她得知周總理追求她動機的小插曲。那是1956年,有一天恩來的侄女來了,我們坐在客廳里聊天。侄女問起我們當年的往事,恩來才說了實話。恩來告訴他侄女,當時他在法國曾經有過一個比較接近的朋友,是個美麗的姑娘,對革命也很同情,但是,我覺得作為革命的終身伴侶她不合適,這樣我就選擇了你們的七媽,接著和她通起信來。我們是在信中確定關系的。我當時坐在旁邊,聽了恩來的話笑道:我說呢,怎么到了歐洲你突然給我來信了,還提出這么個問題,原來是這么回事呀。鄧大姐說到這兒又笑了,臉上洋溢著幸福的表情。過了一會兒她又接著說:其實我理解恩來,他所需要的是能一輩子從事革命工作,能經受得住革命的艱難險阻和驚濤駭浪的伴侶。大姐,看來總理還是有眼光的,您確實就是符合他要求的革命伴侶呀。我由衷地感慨 大眾論壇 - 視訊 交友論壇

宜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氣死袁世凱的三個倒戈心腹袁世凱,心腹,倒戈氣死袁世凱的三個倒戈心腹1915年12月,袁世凱悍然宣布建立中華帝國,并改元洪憲,總統府改為新華宮。1916年6月6日,眾叛親離的袁世凱憂憤病死于舉國聲討聲中,時年57歲。關于袁世凱的真正死因,歷來有不少說法,比較權威的說法是氣死說。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出版的《文史資料選輯》第74期上有袁世凱的女兒袁靜雪的文章《我的父親袁世凱》,上載其父死亡的真正原因:“內外交攻,氣惱成病而死”。那么,是那些人氣死袁世凱的呢?陶菊隱在《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中說:“袁世凱最后服下了一帖二陳湯以致送命,這3個人對他宣布獨立是他所料不到的,因此活活氣死了”。“二陳湯”所指的三個人物,是陳樹藩、陳宦以及湯薌銘。他們原是袁的心腹,曾出謀劃策擁袁上“金鑾殿”,后來在全國人民一片討袁聲中,袁世凱陷入絕境。他們見大勢如東流,就倒戈反袁,分別在安徽、四川、湖南宣布獨立。這一舉動,使袁世凱更感到眾叛親離,大勢已去,不久便抱病命歸黃泉。“二陳湯”恰成了袁世凱的“送終湯”。1916年5月22日,陳宦通電“代表川人,與項城(袁世凱是河南省項城縣人,所以又稱袁為袁項城)告絕,自今日始,四川省與袁氏個人斷絕關系”,此構成袁世凱的一貼催命藥。陳宦既是袁世凱在西南倚重的將軍,又是袁世凱長子袁克定的把兄弟,私人感情甚篤。當袁世凱派陳宦帶兵入川時,陳宦在行前向袁世凱用的是臣見皇帝的禮節,行三跪九叩的大禮,并對袁世凱說:陛下登基稱帝時,臣遠在四川可能不能親自參加,因此提前向你行禮,而后又學著喇嘛叩拜活佛的最高敬禮,“三嗅項城之足而退。”(見《曹汝霖一生之回憶》一書)當時袁世凱對陳宦感覺良好,陳既是親信又是帝制的忠心擁護者,用陳宦坐鎮成都“謂西南可無事”(見《太炎先生自定手譜》)。當袁世凱接到陳宦宣布四川獨立的電報后,竟半日不語,袁世凱對此沒有任何思想準備,陳宦的叛離,最使他惱火。袁世凱稱帝最終失敗,和陳宦關鍵時刻的倒戈有絕對關系。章太炎初見陳宦時,就曾說過:“中國第一人物,中國第一人物,他日亡民國者必此人也。”第二日,此語傳遍京師,人初以為太炎偏執,后乃服太炎神慧。有趣的是,章太炎先生死后,陳宦常對人追悔說:“太炎歿,世間無真知我陳某者。太炎真知我,我也真知太炎。彼陸建章謂得太炎一篇文字,勝過十萬兵馬,猶輕視太炎耳,我則謂太炎一語,足定天下之安危也。”陳宦通電反袁一周后的5月29日,袁世凱倚重的湖南將軍湯薌銘宣布湖南討袁獨立。當初湯薌銘是鼓吹帝制最得力的一位地方要員,他在湖南招募一批文人才子,把他們軟禁在一個豪華之所,院中備有名酒名煙以及妓女。讓這幫人偽造湖南人民擁戴袁大總統為皇帝的勸進書,用工整的蠅頭小楷繕寫,文尾注上“湖南靖武將軍臣湯薌銘謹奏”字樣。然后放進金絲楠小木匣中,派特使專程晉京。就是這樣的一位鐵桿親信,在關鍵的時刻也舉起了反袁大旗,袁世凱對其的懊惱可想而知了。在陳宦與湯薌銘先后宣布獨立并討袁的期間,一直效忠于袁世凱的陜南鎮寧使陳樹藩公然驅逐袁世凱任命的官員,并于5月26日宣布陜西獨立討袁。袁世凱死后,北京一家中藥店曾貼了一副妙聯。上聯是:起病“六君子”;下聯是:送命“二陳湯”。“六君子”、“二陳湯”,都是中藥的兩個湯頭名。對聯作者將之巧妙地鑲嵌在對聯中,用以諷刺竊國軍閥袁世凱做皇帝最終氣死的丑劇。袁世凱篡奪辛亥革命的果實后,野心勃勃,夢想做皇帝。1915年,由楊度出面,聯絡孫毓筠、嚴復、劉師培、李燮和、胡瑛,組成“籌安會”,宣稱“以籌一國之治安”,為袁世凱稱帝鼓吹,人稱此六人為“六君子”。上聯諷刺袁世凱做皇帝的病”,是由此開始的。下聯的“二陳湯”,自然指的就是陳樹藩、陳宦以及湯薌銘三人。此聯妙在用中藥名入聯,僅以寥寥十個字,就對袁世凱起病至送命諷刺得入木三分,堪稱大手筆。(劉繼興) 大眾論壇 - 視訊 交友論壇

宜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民國軍閥民國,軍閥民國軍閥是指在20世紀初影響中國政治格局的主要力量,名義上服從「中央政府」的統治,但他們在地方上建立自己的勢力併為擴大自己的勢力採用各種手段,以軍隊作為主要政治資本的勢力。在實質上依然屬於傳統意義上的割據勢力。中國共產黨認為民國軍閥的出現則是外國資本主義在中國的利益表現。主要勢力為北洋軍閥、滇系軍閥、粵系軍閥等。軍閥的產生內在原因袁世凱死後無人有足夠力量支配整個中國,加上北洋軍內存在明顯的派系爭斗,各省有實力的人物為保存自己的政治利益紛紛組建軍隊劃分勢力范圍。中國經過二千余年的封建時期,建立了完善且實力?大自然經濟,以家庭為生產單位、土地為最主要的生產資料、產品自給自足的經濟方式使得自然經濟在一個很小的范圍就能夠形成完備的體系并獨立發展,成為民國軍閥能夠依省割據的經濟因素。中國在當時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半殖民半封建社會,形成了大批具有濃厚自然經濟特色的地主與紳商,他們的發展一般也在一個很小的地域范圍內,對全國性的市場沒有足夠的興趣,併在勢力范圍內利用工會、商會抵制外來經濟。辛亥革命時他們擔心自己的既有利益受到侵害,害怕民國政府的土地改革與限制私人資本發展,採用支持當地實力派人物尋求保護。對全國市場統一的淡漠與渴求安定生產環境與一定政治特權的愿望使他們成為當地軍閥有力的統治支持者與經濟來源之一。外部原因影響中國政治的主要勢力——帝國主義在華勢力格局發生重大變化,由英、法做大成為美日相爭(「二十一條簽訂後甚至出現日本獨占中國的現象),辛亥革命後各帝國主義沒有了在華有力的統治代言人,擔心中國取得獨立地位,使得各國在華利益遭到損失,轉而尋求建立地方上的統治代言人,向軍閥提供經濟、技術上的支持。帝國主義與封建軍閥相互利用,形成「分而治之」的政治格局。華盛頓會議後帝國主義在華勢力重新洗牌,由日本獨占的格局轉為各國在華權利均等,美國勢力上升的現象,這加劇了民國軍閥的勢力膨脹。帝國主義在華分贓不均直接表現為不同軍閥的戰爭,導致中國內亂不斷。……中國歷史論壇收集56un.cn/ 大眾論壇 - 視訊 交友論壇

宜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革命醞釀:20世紀初,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潮迅猛傳播,震撼著中國思想界,并推動民主革命運動的到來。首先覺醒的是新興知識分子群體。近代知識分子宣傳民主革命學說,以報刊為重要陣地,創辦了《江蘇》、《浙江潮》、《蘇報》、《中國白話報》等20多種政治性刊物;還出版發行了陳天華的《警世鐘》、《猛回頭》,鄒容的《革命軍》等宣傳民主革命思想的小冊子130余種。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還翻譯了不少西方資產階級的社會政治著作,蔡元培翻譯了德國科培爾的《哲學要領》,嚴復翻譯了赫胥黎的《天演論》、亞當斯密的《原富》等著作。與民主思潮廣泛傳播的同時,國內外出現許多革命團體。影響較大的有興中會、華興會、科學補習所和光復會。1905年8月20日,中國同盟會成立。孫中山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作為政治綱領。中國同盟會的成立,標志著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進入一個新階段。清政府的“鐵路國有”政策一公布,立即引起湘、鄂、川、粵四省各階層人民的反對,出現了廣泛的保路運動。保路運動規模最大、斗爭最激烈的是四川。1911年6月,四川成立保路同志會,宣布“以保路、廢約為宗旨”。9月,全省60余縣成立保路公會,數千萬人卷入運動。清政府一面調湖北新軍入川,一面命“實力彈壓”保路運動,四川保路運動成為武昌起義的直接導火線。四省保路風潮興起時,湖北武昌的文學社和共進會便積極準備相機發動武裝起義。10月9日,孫武在漢口機關配制炸藥不慎,起義機密泄漏,劉復基、彭楚藩等人被捕。10日晨,彭、劉被殺,清軍四處捕捉革命黨人。當日晚,武昌城內新軍士兵,打死鎮壓革命士兵的排長,攻占楚望臺軍械庫,打響武昌起義的槍聲。經一夜戰斗,11日,起義軍占領武昌城,成立湖北軍政府;12-13日,起義軍攻占漢陽、漢口。武昌首義的成功,鼓舞了全國各地人民的革命斗志,全國各地革命黨人紛紛起義響應。首先響應的是湖南和陜西。此后,江西、山西、云南、貴州、浙江、江蘇、廣西、安徽、四川以及福建、廣東等省先后宣布脫離清政府而獨立。中華民國成立:1911年12月29日,孫中山以16票的絕對多數當選為中華民國第一任臨時大總統。1912年元旦,孫中山宣誓就職,宣告中華民國成立。3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28日,各省代表會議改組為臨時參議院,成為臨時政府的最高立法機關。南京臨時政府頒布了一系列有利于推行民主政治和發展資本主義的政策和法令。如:命令各省官廳焚毀刑具,廢止刑訊;取消清朝律令中各類“賤民”條令;保護華僑;禁止買賣人口;廢除主奴身份;通令剪辮子;禁止賭博、纏足、吸食鴉片。鼓勵興辦工商業,振興農墾業,獎勵華僑在國內投資。提倡普及教育,刪除舊教科書中的封建內容。這些政策法令,移風易俗,革故鼎新,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和民主觀念的傳播。
在孫中山的主持下,3月11日,臨時參議院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按照西方資產階級的民主制度和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的原則,在中國建立一個實行議會制和責任內閣制的資產階級共和國。由于南京臨時政府和各省都督府中立憲派、舊官僚、政客的篡權,以及一些革命黨人的妥協退讓,致使南京臨時政府權力被袁世凱所篡奪。袁世凱篡權與革命失敗:1912年4月,袁世凱竊得政權后,利用同盟會的內部分化,拉攏部分革命黨人與之合作,并憑借武力公然向資產階級民主制度開刀,迫使唐紹儀辭職。1913年的“宋案”和“善后大借款”,使資產階級革命派從議會政治、和平建設、實業救國的幻想中驚醒。7月,李烈鈞奉孫中山的命令,在江西湖口宣布獨立,組織討袁軍,“二次革命”爆發。江蘇、上海、安徽、湖南、廣東、福建等地先后獨立。由于國民黨人倉促應戰,缺乏統一領導,“二次革命”被北洋軍閥鎮壓。“二次革命”的失敗標志著辛亥革命的徹底失敗。革命余絮:袁世凱鎮壓“二次革命”后,便開始了復辟帝制的活動。為了盡快皇袍加身,袁世凱不惜出賣國家主權,以取得外國列強的支持。袁世凱的倒行逆施激起中國人民的反抗,各地群眾紛紛集會抗議。1915年12月25日,蔡鍔在云南宣布獨立,組織護國軍興師討袁,發動護國戰爭。隨后,貴州、廣西、廣東、浙江、陜西等省相繼宣布獨立。在護國軍的打擊下和全國一片討伐聲中,袁世凱不得不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袁世凱死后,北洋軍閥分裂為皖、直、奉三大派系。皖系的段祺瑞在日本支持下,控制皖、浙、閩、魯、陜等省;直系的馮國璋在英美的支持下,控制長江中下游的蘇、贛、鄂及直隸等省;奉系的張作霖以日本為靠山,占踞東北三省。另外,山西的晉系軍閥閻錫山,徐州一帶張勛的定武軍,西南的滇系軍閥唐繼堯和桂系軍閥陸榮廷等,都在外國列強操縱下,爾吞我并,爭斗不已。袁世凱死后,黎元洪繼任大總統職位,與在中央掌實權的段祺瑞爭權奪利,發生“府院之爭”。1917年7月,張勛應黎元洪“調停”之邀,率三千“辮子軍”入京,復辟帝制,激起全國人民的反對。段祺瑞以“功臣”自居,重任國務總理。段祺瑞掌握政府大權后,繼承袁世凱的衣缽,屈膝賣國,企圖建立皖系軍閥獨裁統治。段祺瑞的獨裁賣國激起資產階級革命派及西南軍閥的反對。1917年8月,孫中山任中華民國軍政府大元帥,隨即討伐段祺瑞的第一次護法戰爭拉開帷幕。在北洋軍的鎮壓下,北伐軍受挫;加之軍政府內部的矛盾,1918年5月孫中山憤而辭職,護法戰爭失敗。護法運動的失敗,再次證明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已瀕臨絕境。

宜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華民國國父、國旗、國歌、國旗歌的歷史來由國父,國歌,來由,國旗,歷史一、國人尊稱孫中山先生為中華民國國父的緣由清末我國正飽受封建腐化、列強蹂躪之苦,孫中山先生號召革命同志,高舉「民族、民權、民生」旗幟,經歷十次之起義,終於推翻滿清,建立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民國成立,袁世凱稱帝、軍閥盛行,孫中山先生再度重整革命黨,展開討袁護法,維護民國命脈。講述三民主義,并以建國大綱、建國方略為建國藍本,不幸於民國十四年三月十二日與世長辭。北京中央公園社稷壇公祭時,豫軍總司令樊鍾秀特致送巨型素花橫額(闊丈?,高四、五尺),當中大書「國父」二字,他的唁電挽幛,均稱「國父」,這是中山先生在公開場合被尊稱為「國父」之始;當時臺灣同胞感念中山先生不已,紛紛舉行追悼會,臺灣民報亦尊稱中山先生為「國民之父」。民國二十九年四月一日,國民政府表彰其「倡導國民革命,手創中華民國,更新政體,永奠邦基,謀世界之大同,求國際之平等,光被四表,功高萬世」之偉大事跡,通令全國,尊稱孫中山先生為中華民國國父。(一)陸皓東設計黨旗獻身革命陸皓東(一八六七-一八九五)與中山先生(一八六六-一九二五)同為香山縣翠亨村人,幼時一起在陸氏祖祠讀書,是中山先生少年時期的玩伴。兩人曾因毀損北極殿神像,遭受村民指摘,遠走他鄉避難。後來陸皓東在上海電報學堂學習,畢業後轉至蕪湖電報局服務,至一八九○年始回到鄉里,開始與孫中山、陳少白、鄭士良、尢列、楊鶴齡、程奎光及周昭岳等人往來,秘密集會討論時局。一八九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中國近代第一個革命團體「興中會」在檀香山組成,第二年總部在香港中環士丹頓街成立,開始發動襲取廣州,作為革命基地之計畫。他們對外以「乾亨行」為名號,同時以陸皓東所創制的「青天白日旗」為革命軍旗。最後起義計畫因□露而告失敗,陸皓東等人殉難,中山先生則被迫亡命海外。「青天白日旗」先後在第一次廣州起義、庚子惠州之義及尢列在南洋創立中和堂時使用過,但此旗之正確圖案未有統一規定,以致旗上所排列的叉光多寡不一,縫制者無所依從,後來中山先生將叉光解釋為代表干支之數,故叉光應排作十二,以代十二時辰,自是旗上叉光之數始確定不易。(二)孫中山主張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為中華民國國旗青天白日旗幟雖首度揭開革命行動序幕,然一九○六年冬,同盟會在日本東京召開干部會議,編纂革命方略,當討論中華民國國旗形式時,意見紛歧,竟有下列五種不同的主張:(一)用十八星旗,黃星代表十八省,示皆黃帝子孫,紅底示鐵血主義(孫武、焦達峰提議)。(一)用紅、黃、藍、白、黑之五色旗,以順中國歷史上之習慣,且含五族共和之義(宋教仁、陳其美主張)。
(三)用井字旗,以象徵社會主義(黃興、廖仲愷主張)。(四)用金瓜鉞斧旗,以發揚漢族之精神。(五)中山先生所堅持的以青天白日二色旗,再加上紅色底為青天白日滿地紅旗,作為中華民國國旗,以紀念陸皓東及興中會諸烈士流血獻身之精神。雖然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幟未在會議中通過,但中山先生所領導的諸戰役中如潮州黃岡、惠州七女湖、欽州防城、廣西鎮南關、云南河口、廣州新軍及黃花岡之役,皆用「青天白日滿地紅」旗來號召。民國元年中華民國誕生,中山先生再度主張以「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為我國國旗,惟南京臨時參議院議定五色旗為國旗,并將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定為海軍軍旗,十八星旗定為陸軍軍旗。中山先生堅認五色旗為國旗之決議不妥,乃於是年元月十二日咨覆參議院,申明其反對之理由:(一)清國舊例,海軍以五色旗為一二品大官之旗,今黜滿清之國旗而用其官旗,未免失體。(二)其用意為五大民旗,然其分配代色,取義不確,如以黃代滿之類。(三)既言五族平等,而上下排列,仍有階級。從而力主應用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為國旗:「夫國旗之頒用,所重有三:一旗之歷史,二旗之取義,三旗之美觀也。武漢之旗(用內外十八省之徽志),以之為全國之首義尚矣;蘇浙之旗(用五色之徽志),以之克復南京;而天日之旗,則為漢族共和黨人用之南方起義者十?年。自乙未年陸皓東身殉此旗後,如黃岡、防城、鎮南關、河口,最近如民國紀元前二年廣東新軍之反正,倪映典等流血,前一年廣東城之起義,七十二人之流血,皆以此旗。南洋美洲各埠華僑同情於共和者,亦已多年升用,外人總認為民國之旗。至於取義,則武漢多有極正大之主張,而青天白日,取象宏美,中國為遠東大國,日出東方為□星之最者,且青天白日,示光明正照自由平等之義,著於赤幟,亦為三色,其主張之理由尚多。」不久,袁世凱稱帝竊國,中山先生在東京成立中華革命黨,展開討袁行動。在中華革命黨的「革命方略」中,再度規定以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為中華民國的國旗,青天白日旗為軍旗。但此旗始終沒有機會飄揚在神州上空,直到民國十年五月五日中山先生以維護法統之決心,重返廣州,就職非常大總統,再度努力促使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為中華民國之國旗。可是這面旗幟的命運卻隨陳炯明叛變而下旗,民國十二年陳炯明叛變敗走,中山先生自上海重返廣州就任陸海軍大元帥,凡中山先生所到之處皆飄揚著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幟,惟其他各地仍懸掛五色旗。

宜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孫中山先生四赴臺灣孫中山,臺灣孫中山先生四赴臺灣孫中山先生在中國民主革命時期,同祖國寶島臺灣結下了不解之緣。他曾四次訪問或過境日本霸占下的臺灣島,在臺胞心目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他領導的辛亥革命的勝利,曾激發起臺灣民眾一系列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武裝起義;在他75年前3月不幸逝世時,期盼中國革命成功從而擺脫殖民統治的臺灣同胞,對他們十分崇敬的一代偉人,表達了深深的哀悼。孫中山心系寶島1894年,孫中山創建推翻清朝的革命團體興中會,翌年清朝政府甲午戰敗,把臺灣割讓給日本。兩年后,革命黨人陳少白向孫中山諫言:到臺灣去活動“以聯絡那里的中國人,發展勢力”。經孫中山同意,陳赴臺并在臺北秘密發展數名會員,于1897年冬建立了興中會臺灣支會。1900年義和團運動在山東、直隸(今河北)兩省興起,孫中山乘機在廣東積極籌劃惠州起義。當年9月25日,他獨自從日本到達臺灣,在臺北新起町設立指揮所,從日本運送軍械、武裝人員和經費到祖國大陸,并擬“觀察華南局勢”俟機潛返內地;同時,他已在日本友人山田良政建議下,爭取到日本駐臺總督兒玉源太郎的協助。孫中山抵臺時,受到兒玉等日方官員的迎接。10月8日,孫中山在臺北指揮了惠州起義。這次起義雖然失敗,但也取得了活捉清將杜鳳梧、繳獲洋槍七百多支、子彈五萬多發的勝利,沖擊了腐敗的清朝封建統治。兒玉源太郎等人所以愿意協助孫中山,一方面是八國聯軍侵華,清朝政權岌岌可危,日本政界對孫中山推翻清朝的革命,抱有他們自己的目的和期望;另一方面,是企圖借用孫中山的聲望,幫其穩定在臺灣的殖民統治。但正當此時,日本政局發生變化,繼任首相的伊藤博文,不準臺灣總督與中國革命黨人繼續保持聯系,致使孫中山在臺擴展革命的計劃落空,不得不于11月10日離開臺灣,孫中山首次的臺灣之行,歷時44天。1905年8月,孫中山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為政治綱領,建立了同盟會。1910年7月同盟會臺灣分會宣告成立,成員曾發展到76人,因受日本當局的排斥與限制,分會成立4年后,被迫宣告解散。辛亥革命勝利不久,軍閥袁世凱出賣革命,孫中山組織討袁的“二次革命”失敗后,從福州取道臺灣東渡日本。途經臺灣時,日當局畏懼孫中山與民眾接觸而掀起臺胞的民族情緒,因此警衛森嚴。孫中山為此悶悶不樂,短暫停留后即離臺。在臺北住過的“梅屋敷”旅社,現改建為臺北市國父史跡紀念館,是唯一保存至今的孫中山赴臺歷史遺址。1918年,孫中山發動反對北洋軍閥專制統治的護法運動(即所謂“三次革命”)失敗后,再次由汕頭經臺北東渡日本。當時,他很想在臺北同臺胞會面,以宣傳自己的主張,喚起臺胞的民族意識,鼓舞他們的愛國精神。但日本當局用種種辦法阻止他同臺胞見面,而不得不于次日離臺赴日。1924年11月,孫中山為貫徹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反對封建軍閥和國民黨右派分子的分裂活動,促成“國民會議”召開以共商國是,自廣州乘船北上,途中經停臺灣但未上岸。這是他第4次,也是最后一次旅經臺灣之行。據“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71年出版的《臺灣省通志》刊載,孫中山在病中曾留言:日本必須放棄與中國所締結的一切不平等條約;應在臺灣實行自治等。說他“雖在病中,仍念念不忘臺灣同胞,關心臺灣同胞的革命事業”。孫中山為中國民主革命鞠躬盡瘁以及他對臺灣同胞視為一體的關注,在愛國臺胞心目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臺胞尊崇和寄望的偉人在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直接影響下,臺灣民眾自1912年至1915年,先后于南投、嘉義、臺中、臺南、苗栗和臺北等地,發動多起反抗日本殖民統治暴政的武裝起義,遭到日本殖民當局的殘酷鎮壓。僅1913年同盟會成員羅福星在苗栗發動的抗日起義,被捕者即達1211人。羅福星在慷慨就義前留下了大義凜然的“自白書”,其中有四句藏頭詩:“孫真國手著光唐,逸樂豐神入既章。仙客早貶靈妙藥,救人于病身相當。”每句第一字合成“孫逸仙救”。孫逸仙是孫中山的號,羅福星在臨刑前仍念念不忘孫中山,足見抗日志士對孫先生的崇敬和期盼。1920年前后,在中國五四運動和世界新思潮影響下,臺灣知識分子密切關注中國革命形勢的發展,他們把臺灣擺脫日本殖民統治的希望,寄托于中國革命的成功。20年代初出版的《臺灣新青年》刊物發表的一篇文章說:“若要救臺灣,非先(從)救祖國著手不可!欲致力于臺灣革命運動,非先致力于中國革命成功。待中國強大時候,臺灣才有回復之時;待中國有勢力時候,臺灣人才能脫離日本強盜的束縛。”文中所謂的“中國革命”,指的就是孫中山領導的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1923年創刊于日本,后轉移到日本統治下的臺灣發行的《臺灣民報》(周刊),是當時臺胞反抗日本殖民統治,對民眾進行思想、文化啟蒙的重要喉舌。該報1925年2月出版的一期中,曾發表題為《革命領袖孫中山》的文章,詳細報道孫中山北上北京時受到民眾熱烈歡迎的盛況。在其后的一期里,又發表《愿中山先生之死不確》的報道,文中將孫中山同列寧并列為“世界偉人”,說:“去年(即1924年)我們的世上才失去了一位世界的偉人,俄國大革命家,今年又欲把一位世界的偉人,中國的大革命家從此世奪去,那死神也未免太無情了”。文章稱頌孫中山“是站在泰山頂上大敲其警醒之鐘,把四萬萬還在打鼾深睡的同胞叫醒”;說他“同外國帝國主義和國內軍閥官僚打仗,屢撲屢起,愈窮愈強,其百折不撓的精神,實為中國所絕無而僅有。”由于受到孫中山革命行動、理論學說和人格魅力的影響,一些臺胞擺脫了日本殖民統治,從臺灣回到祖國大陸參加孫中山領導的革命。如世居臺灣的霧峰人林資鏗,在甲午戰后變賣臺灣家產,遷居廈門鼓浪嶼并恢復了中國國籍。林對辛亥革命后袁世凱稱帝深為氣憤,遂以家產資助孫中山并參加中華革命黨(國民黨前身),曾任國民革命軍閩南軍司令,后任大元帥參軍、孫中山侍從武官和大本營參議。1925年在閩南被軍閥孫傳芳部下殺害。又如臺北人李友邦,1924年入黃埔軍校第2期,畢業后參加孫中山領導的北伐戰爭。另如1926年底,曾有一些臺灣青年從日據下的臺灣來到祖國大陸,集聚于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的廣東,成立“廣東臺灣學生聯合會”,后改組為“臺灣革命青年團”,號召臺灣青年參加祖國的革命運動,以達成打倒統治臺灣的日本帝國主義的目標。“哭望天涯吊偉人”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的噩耗傳到被日本占領達30年之久的臺灣島,引起臺胞一片哀慟。《臺灣民報》發表社論《哭望天涯吊偉人》,說:“西望中原,我們禁不住淚泉滿面了。”該刊不懼日本統治當局之忌,公開表露出中國人悲從哀來的真情。臺北民眾團體也立即籌措召開追悼會。當時,日本第10任駐臺總督伊澤多喜男不敢公然禁止追悼會的召開,便設法刁難和限制,日本警察傳訊民眾團體主事人,將追悼會的三項內容取消,即禁止朗讀悼詞,禁唱悼歌,不準演說。但胸懷祖國、不畏強暴的臺灣同胞,于3月24日晚在臺北文化講座(現為臺北市貴德街第9號、10號水門一帶),召開了規模盛大的追悼會。民眾團體臺灣文化協會的評議員施至善首先致詞,文協理事王敏川敘述孫中山生平,繼由臺灣新文學運動奠基人、《臺灣民報》編輯張我軍介紹孫中山臨終情形。會上致詞的民眾團體有臺灣有志社、臺北無產青年會、臺灣文運革新會、臺北青年讀書會等。被日本警察禁止宣讀的悼詞,是由張我軍用白話新詩形式寫成,共50行485個字,強烈表達出臺灣同胞熱愛祖國、關心中國革命前途和崇敬孫中山的心聲。詩中寫道:唉!大星一墜,東亞的天地忽然暗淡無光了!……消息傳來我島人五內俱崩,如失了魂魄一樣,西望中原禁不住淚落滔滔了。……中國的同胞喲!你們要堅守這位已不在了的導師的遺訓:革命還未成功,同志尚須努力哪!先生的肉體雖和我們長別了,然而先生的精神,先生的主義,是必永遠留著在人類的心目中活現。先生的事業,是必永遠留著在世界上燦爛!被臺胞尊為“臺灣新文學之父”的賴和,為追悼會寫了挽聯:“中華革命雖告成功,依然同室操戈,一統雄心傷未達;東亞聯盟不能實現,長使天驕跋扈,九泉遺恨定難消。”從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至1929年6月南京中山陵建成舉行“奉安大典”為止,臺胞每年3月12日都要舉行悼念活動。1927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兩周年時,廣東臺灣革命青年團曾發表《敬告中國同胞書》,表示臺胞要認清時潮,急起直追,來參加祖國的革命,加倍努力實現孫中山的理想。在提出的口號中有:“臺灣的民族是中國的民族!”“臺灣的土地是中國的土地!”“孫中山先生的精神不死!”“中國革命成功萬歲!”等。……中國歷史論壇收集56un.cn/ 大眾論壇 - 視訊 交友論壇

宜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蔣介石兩次推行簡體字的臺前幕后蔣介石,簡體字,幕后,臺前早在1920年,著名語言文字學家錢玄同就在《新青年》雜志上發表文章,提倡簡化漢字。1922年,錢玄同與黎錦熙等知名學者又向國語統一籌備會第四次大會提出了《減省現行漢字的筆畫案》,系統地闡述了簡化漢字的理由和辦法。專家們的建議與主張,引起蔣介石的關注。他找來教育部部長王世杰詢問漢字簡化的可行性。王世杰說:“一些從事語言文字教學、研究的專家、學者對簡化漢字比較積極,但反對的人也很多,我個人認為,有的漢字筆畫確實太多,書寫起來很不方便,應該作些簡化。但這個問題只能逐步進行。”蔣介石贊成王世杰的意見,并當即指示,逐步推行簡體字。王世杰于是召開會議,布置漢字簡化的有關事宜,并委托北京大學教授、著名語言文字學家黎錦熙主持這項工作。黎錦熙組織了一個專門班子,向教育部提出了簡化1000余字的方案。王世杰認為簡化得太多,又指示黎錦熙重新挑選三四百個迫切需要簡化的字報教育部審批。1935年8月,王世杰以教育部的名義,頒布了第一批《簡體字表》,并通知各印書館。不料,因事沒有參加討論簡化文字會議的國民黨中央常委、考試院院長戴季陶得知此事后,十分氣憤。他跑到蔣介石辦公室大吵大鬧,說簡化漢字十分荒謬,破壞了中國文化,還說教育部趁他不在京,討論這么重要的事情,是有意回避他。蔣介石雖做了一些解釋,但戴季陶仍聽不進。他多次在公開場合揚言,如果教育部不收回《簡體字表》,蔣介石及國民黨中央召開的任何會議,他一概不參加。果然,在此后的3個月里,戴季陶拒不參加國民黨的會議,也很少過問公事。蔣介石雖然覺得戴季陶太過分,但由于戴季陶是國民黨元老,沒辦法,蔣介石只得讓步,下令暫不施行簡化漢字,1936年2月,戴又促蔣介石以“國民政府”的名義下了一道“不必推行”簡化字的命令。大約在1952年秋的一次國民黨宣傳匯報會上,蔣介石再次提出文字改革。他說:“我們的漢字筆畫太多,士兵教育困難,學生學習難度也太大。我覺得漢字還是應做適度的簡化。我的意見,與在大陸時期一樣,先提出一個簡化方案,再提交到會上來討論。”為取得大眾的支持,蔣介石指示“考試院副院長”羅家倫先在報刊上寫些文章造輿論。同時,臺灣當局的“教育部”根據蔣介石的指示,立即組織專家、學者研究簡化漢字的方案。就在蔣介石又一次推動簡化漢字時,國民黨中央委員、著名學者胡秋原突然站出來極力反對。他認為,漢字是漢文化的載體,是中國文化之根,已使用了幾千年,書寫時并沒有什么不便,完全沒有必要簡化,簡化漢字就是破壞中國文化。
胡秋原的主張得到臺灣文學界和史學界的部分人的支持。于是,他一面利用“立法院”這個講臺,猛烈抨擊提倡漢字簡化的羅家倫等人,一面寫文章向臺灣民眾闡述為什么不能簡化漢字。此后一個時期,胡秋原聯絡一幫人在黨內黨外利用一切機會,反對簡化漢字。 大眾論壇 - 視訊 交友論壇

宜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破解《蔣介石日記》的謎面蔣介石日記,謎面,破解等條件成熟的時候,希望日記最終能回到中國的土地上。—————蔣方智怡3月31日,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檔案館照例在早上8點15分開門迎接讀者,和往日并沒有什么不同。從這一天開始,蔣介石日記正式于胡佛研究所檔案館內對外公開。有學者指出,這些日記不能完全看作是個人的東西,學者們都傾向于將蔣介石日記在內地存放。蔣介石的孫媳蔣方智怡也曾經表達過類似看法。這份日記于去年年底,由蔣介石的孫媳蔣方智怡交給胡佛研究所暫時保管,據稱合同簽訂的暫存時間為五十年。記者采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張海鵬,他于3月23日同社科院近代史所另外一名研究員楊天石一同飛赴美國去閱讀了這些對外開放的蔣介石日記。據悉,這些公開的蔣介石日記是目前保存最完整,最原始的日記。蔣介石到底是怎樣一個人,歷史上一直有很多的說法。專家認為,通過蔣介石的日記從中可以看出一個更多面,更真實的蔣介石。但張海鵬也表示,對于作研究來說,光憑蔣介石的日記還不夠,“它只是部分研究資料。”謎面之一:兩蔣日記為什么在此時遠赴大洋彼岸?今年年初,當媒體報出兩蔣日記由蔣家后人交給美國胡佛研究所暫存的消息之后,愕然一片。但對于張海鵬來說,這個消息并不突然。早在去年,他就聽說蔣方智怡在和胡佛研究所商談暫存日記一事。但消息非常有限,雙方商談的內容、商談結果都進行得相當秘密。大約在今年2月底左右,日記暫存情況初露眉目,美國的媒體率先報道了蔣介石、蔣經國的日記由胡佛研究所檔案館正式暫存。同時蔣家人還授權胡佛研究所檔案館將部分蔣介石日記對公眾開放。此次“赴美”的蔣介石日記,包括蔣介石從1917年至1973年去世前兩年的所有日記(殘缺1924年日記),是目前保存最為完整的蔣介石日記手稿。除此之外,蔣經國從1937年到1979年的日記也同時“赴美”。如此重要的日記,為什么蔣方智怡選擇了胡佛研究所?兩蔣日記為什么在此時遠赴大洋彼岸?張海鵬表示,這個疑問目前事件雙方都不愿意透露。他只是了解到,胡佛研究所的研究員郭岱君在促成兩蔣日記赴美事情上,起到了橋梁性的重要作用。而郭岱君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這一問題“還未到公開的時候”。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張海鵬強調兩蔣日記只是由蔣家后人暫存胡佛研究所。“他們雙方簽訂了合同,據說合同中規定暫存時間為五十年。”張海鵬說。同時,也有一些媒體報道,這個合同比較靈活,蔣家隨時可以中止合同,將日記收回。“她(蔣方智怡)說過這些東西應該是放在內地比較好。”張海鵬告訴記者,蔣方智怡曾經這樣表達過自己對日記存放的看法。“這些日記不能完全看作是個人的東西。”張海鵬解釋道。
謎面之二:為何缺少1924年的日記?現在的胡佛研究所檔案館里會吸引一些特別人的到來。有張海鵬、楊天石這樣的國內近代史專家,也有受日本《產經新聞》委托,專門前往美國研究日記的日本華裔。對外公開的蔣介石日記只是所有日記中的一部分,即1917年至1931年14年間的日記(缺1924年日記)。張海鵬表示,1917年的蔣介石日記非常簡單,只是一些大事紀要。而從1918年到1931年的日記基本上是每年一本,日記用毛筆書寫,每天一篇,日記篇幅不長,每篇大約五六百字。由于日記所經歷的時間較長,部分日記的保存現狀并不太好,因此胡佛研究所將日記原件進行了縮微膠片處理。對外開放的日記則是用縮微膠片印刷的復印本,而非日記原件。張海鵬了解到,日記原稿被鎖放在檔案館內,兩把鑰匙保存在檔案館的館長和另一位館內的研究員手中,只有當兩把鑰匙同時出現,才能開啟。而到檔案館閱讀日記復印件的人不得對日記進行拍照、復印。只能用檔案館內提供的紙張抄錄日記,也不允許將筆記本電腦帶入檔案館,將日記抄錄到電腦中。張海鵬表示,首批公開的日記只至1931年,胡佛研究所檔案館會根據此次公開日記的效果,考慮是否繼續公開1932年至1945年或1949年的日記。而1949年之后的日記應該不會對外開放,蔣經國的日記也不可能對外開放。在公開的日記中,惟獨缺少1924年的日記,有人猜測這些日記可能遺留在南京。但張海鵬否認了這一說法,他表示,根據楊天石的研究,楊認為這些日記不可能在南京,而是應該全部毀掉了。“因為1924年是蔣介石非常左傾的一年,在當年的日記中可能會有很多他的左傾言論,而蔣介石本人可能不愿意讓人看到他的這些言論,所以可能后來把1924年的日記毀掉了。這可以解釋為什么日記單單缺少1924年的。”張海鵬說。他表示這只是一種猜想,事實是怎樣的目前還是一個謎。據悉,在公開的日記中,按照一般對私人日記的處理,蔣介石日記中一些涉及個人隱私、在世的他人的一些信息也被胡佛研究所做了相應的處理。張海鵬告訴記者,在他們閱讀日記的過程中,經常會有日記中的一些字、詞句或者段落被黑色的字條貼住。他猜想這些被貼住的內容可能就是涉及隱私的內容,“這些被拿掉的內容其實特別少。”有消息稱,這些被拿掉的內容,蔣家后人表示有可能在三十年以后對外公開。■史實披露蔣介石曾經閱讀馬克思主義著作張海鵬介紹,在1923年的日記中,蔣介石記錄了自己受孫中山委托前往蘇聯訪問。在訪問期間,蔣介石閱讀了許多馬克思主義的書,比如《共產黨宣言》,馬克思經濟學說等。而在1925年和1926年的日記中可以看到,蔣介石雖然在忙于兩次東征,帶領黃埔軍校的學生軍和陳炯明打仗,但他也在忙中抽空閱讀馬克思主義的書。同時,在國共兩黨的合作中,孫中山還邀請蘇聯的顧問幫助蔣介石。張海鵬表示,從這些日記都可以看出,蔣介石在最初對馬克思主義和共產黨并不是排斥的。

宜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民國史研究的新特點和新成果民國,成果,特點,研究由南京大學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主辦、溪口旅游集團協辦的“第五次中華民國史國際學術討論會”近日在浙江省奉化市召開。這次討論會展示了近年來民國史研究的一些新特點和新成果。研究國際化,交流經常化。從與會學者及其提交論文的情況看,民國史研究已經成為一門國際性學科,海外研究者的隊伍不斷擴大,學者之間的交流日益增多。出席會議的130多位學者分別來自美國、英國、德國、日本、韓國以及祖國大陸、臺灣、香港、澳門,既有國際知名的資深學者,也有初露頭角的學術新秀。在美國,民國史研究起步較早,近年來一批華裔青年學者憑借獨特的語言與文化背景優勢,成為研究的生力軍。在歐洲,民國史研究成為“新漢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日本學者一直重視民國史研究,成果豐碩。韓國學者對民國史的研究雖然起步稍晚,但發展勢頭良好。我國臺灣地區因政治因素,民國史研究在環境方面不如從前,但仍然保持了較高水平。同時,各國(地區)學者間的交流明顯加強,一些跨國家(地區)的合作研究項目正在進行中。不少中國學者走出國門,學習借鑒海外同行的研究成果與方法,搜集利用海外有關史料,促進了研究水平的提高。史料多元化,研究客觀化。史料是史學研究的基石,民國史研究的發展與新史料的發掘有著密切關系。近年來,一大批重要的民國史史料得以公開和發表,如臺灣公開了蔣介石檔案、陳誠檔案,出版了閻錫山檔案。存于美國的“蔣介石日記”、宋子文檔案、張學良資料、胡漢民資料等也逐步公開。在這次會議上,有學者利用蔣介石檔案與日記研究抗日戰爭期間蔣介石的對日態度,利用張學良資料對西安事變研究中有爭議的問題提出新見解,運用胡漢民資料研究國民黨派系斗爭問題等。與此同時,學者們也更加注意利用地方志、口述史料與民間文獻。課題廣泛化,方法多樣化。隨著民國史研究的深入,學者們的視野更為開闊,研究課題從原先較多注重政治史轉向了更廣泛的領域。這次會議的論文涉及民國時期的政治、財政經濟、中外關系、思想文化、社會與社會階層、人物研究、民國史觀與史料等方面,論題相當廣泛。研究方法也很豐富,既有人從宏觀上論述民國時期某些方面的發展,也有人用個案分析的方法研究具體的歷史問題。比如,有的學者探討民國時期社會階層的分化與層間流動等較大的問題,有的學者專門研究抗日戰爭時期澳門的救亡賑難團體、奉化孤兒院等具體問題。……中國歷史論壇收集56un.cn/ 大眾論壇 - 視訊 交友論壇

宜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蔣介石日記獨缺1924年 關于陳潔如的記載均涂黑陳潔如,蔣介石,日記,記載等條件成熟的時候,希望日記最終能回到中國的土地上。——蔣方智怡3月31日,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檔案館照例在早上8點15分開門迎接讀者,和往日并沒有什么不同。從這一天開始,蔣介石日記正式于胡佛研究所檔案館內對外公開。有學者指出,這些日記不能完全看作是個人的東西,學者們都傾向于將蔣介石日記在內地存放。蔣介石的孫媳蔣方智怡也曾經表達過類似看法。這份日記于去年年底,由蔣介石的孫媳蔣方智怡交給胡佛研究所暫時保管,據稱合同簽訂的暫存時間為五十年。記者采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張海鵬,他于3月23日同社科院近代史所另外一名研究員楊天石一同飛赴美國去閱讀了這些對外開放的蔣介石日記。據悉,這些公開的蔣介石日記是目前保存最完整,最原始的日記。蔣介石到底是怎樣一個人,歷史上一直有很多的說法。專家認為,通過蔣介石的日記從中可以看出一個更多面,更真實的蔣介石。但張海鵬也表示,對于作研究來說,光憑蔣介石的日記還不夠,“它只是部分研究資料。”謎面之一:兩蔣日記為什么在此時遠赴大洋彼岸?今年年初,當媒體報出兩蔣日記由蔣家后人交給美國胡佛研究所暫存的消息之后,愕然一片。但對于張海鵬來說,這個消息并不突然。早在去年,他就聽說蔣方智怡在和胡佛研究所商談暫存日記一事。但消息非常有限,雙方商談的內容、商談結果都進行得相當秘密。大約在今年2月底左右,日記暫存情況初露眉目,美國的媒體率先報道了蔣介石、蔣經國的日記由胡佛研究所檔案館正式暫存。同時蔣家人還授權胡佛研究所檔案館將部分蔣介石日記對公眾開放。此次“赴美”的蔣介石日記,包括蔣介石從1917年至1973年去世前兩年的所有日記(殘缺1924年日記),是目前保存最為完整的蔣介石日記手稿。除此之外,蔣經國從1937年到1979年的日記也同時“赴美”。如此重要的日記,為什么蔣方智怡選擇了胡佛研究所?兩蔣日記為什么在此時遠赴大洋彼岸?張海鵬表示,這個疑問目前事件雙方都不愿意透露。他只是了解到,胡佛研究所的研究員郭岱君在促成兩蔣日記赴美事情上,起到了橋梁性的重要作用。而郭岱君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這一問題“還未到公開的時候”。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張海鵬強調兩蔣日記只是由蔣家后人暫存胡佛研究所。“他們雙方簽訂了合同,據說合同中規定暫存時間為五十年。”張海鵬說。同時,也有一些媒體報道,這個合同比較靈活,蔣家隨時可以中止合同,將日記收回。“她(蔣方智怡)說過這些東西應該是放在內地比較好。”張海鵬告訴記者,蔣方智怡曾經這樣表達過自己對日記存放的看法。“這些日記不能完全看作是個人的東西。”張海鵬解釋道。
謎面之二:為何缺少1924年的日記?現在的胡佛研究所檔案館里會吸引一些特別人的到來。有張海鵬、楊天石這樣的國內近代史專家,也有受日本《產經新聞》委托,專門前往美國研究日記的日本華裔。對外公開的蔣介石日記只是所有日記中的一部分,即1917年至1931年14年間的日記(缺1924年日記)。張海鵬表示,1917年的蔣介石日記非常簡單,只是一些大事紀要。而從1918年到1931年的日記基本上是每年一本,日記用毛筆書寫,每天一篇,日記篇幅不長,每篇大約五六百字。由于日記所經歷的時間較長,部分日記的保存現狀并不太好,因此胡佛研究所將日記原件進行了縮微膠片處理。對外開放的日記則是用縮微膠片印刷的復印本,而非日記原件。張海鵬了解到,日記原稿被鎖放在檔案館內,兩把鑰匙保存在檔案館的館長和另一位館內的研究員手中,只有當兩把鑰匙同時出現,才能開啟。而到檔案館閱讀日記復印件的人不得對日記進行拍照、復印。只能用檔案館內提供的紙張抄錄日記,也不允許將筆記本電腦帶入檔案館,將日記抄錄到電腦中。張海鵬表示,首批公開的日記只至1931年,胡佛研究所檔案館會根據此次公開日記的效果,考慮是否繼續公開1932年至1945年或1949年的日記。而1949年之后的日記應該不會對外開放,蔣經國的日記也不可能對外開放。在公開的日記中,惟獨缺少1924年的日記,有人猜測這些日記可能遺留在南京。但張海鵬否認了這一說法,他表示,根據楊天石的研究,楊認為這些日記不可能在南京,而是應該全部毀掉了。“因為1924年是蔣介石非常左傾的一年,在當年的日記中可能會有很多他的左傾言論,而蔣介石本人可能不愿意讓人看到他的這些言論,所以可能后來把1924年的日記毀掉了。這可以解釋為什么日記單單缺少1924年的。”張海鵬說。他表示這只是一種猜想,事實是怎樣的目前還是一個謎。據悉,在公開的日記中,按照一般對私人日記的處理,蔣介石日記中一些涉及個人隱私、在世的他人的一些信息也被胡佛研究所做了相應的處理。張海鵬告訴記者,在他們閱讀日記的過程中,經常會有日記中的一些字、詞句或者段落被黑色的字條貼住。他猜想這些被貼住的內容可能就是涉及隱私的內容,“這些被拿掉的內容其實特別少。”有消息稱,這些被拿掉的內容,蔣家后人表示有可能在三十年以后對外公開。■史實披露蔣介石曾經閱讀馬克思主義著作張海鵬介紹,在1923年的日記中,蔣介石記錄了自己受孫中山委托前往蘇聯訪問。在訪問期間,蔣介石閱讀了許多馬克思主義的書,比如《共產黨宣言》,馬克思經濟學說等。而在1925年和1926年的日記中可以看到,蔣介石雖然在忙于兩次東征,帶領黃埔軍校的學生軍和陳炯明打仗,但他也在忙中抽空閱讀馬克思主義的書。同時,在國共兩黨的合作中,孫中山還邀請蘇聯的顧問幫助蔣介石。張海鵬表示,從這些日記都可以看出,蔣介石在最初對馬克思主義和共產黨并不是排斥的。

宜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08年袁世凱首次作秀答美國記者問美國,袁世凱,作秀1908年:袁世凱作秀答美國記者問袁世凱審慎攬權心懷機謀袁世凱當上大清國的直隸總督后,行動謹小慎微,并且總是隨身帶著雙膠鞋。與此同時,他的外國軍官們也在穩步擴充和訓練著“北洋六鎮”,或稱新軍。這支新軍是袁世凱向慈禧太后做出擔保,并因此獲得許可創建的。接著發生了日俄戰爭,泛東方主義的浪潮開始覺醒。大清國的新生力量也開始崛起。袁世凱注意到了,他在審慎地估量著這股新生力量的強弱和走向,并給自己設想了一個可能發揮領袖作用的合適位置。然而,他同時也一直都預備好,那就是當遇到哪怕是一絲反對的跡象時,就迅速橫跨一步以躲避打擊。一方面,他使用著慈禧太后賦予他的權力(她曾依靠他逃脫1898年的宮廷陰謀);而另一方面,他又在鼓勵著進步的因素,并費盡心機地招攬更多有才干的人加入其中,以便讓這些人為他自己的個人前程效力。袁認識到國內外輿論會造成各種政治機遇,并聰明地利用了它。而此時,比他職位更高但卻是更加膽小的官員們還在猶豫不決。袁明智地勇往直前,直到在大清國里除了慈禧太后以外再沒有第二個人能與他爭鋒。袁在帝國上下正形成越來越大的勢力和影響。時值中國的國際處境越來越趨向危急,滿族皇室需要他的足智多謀去抵抗日本和沙俄的侵略。所以,袁被調任為軍機大臣,并被任命為外務部尚書。袁世凱的性格是很有趣的,他的素養也相當全面。他是在如下情形下來負責清國對外關系的:大清國有可能依靠其外交關系而帶來國家命運的轉折,也寄希望于外交關系能有助于推動清國正發生著的并切實可行的改革進一步取得進展。袁世凱同意接受采訪我接到一封官函,說袁閣下同意在他的官邸接受采訪。我到了那里后,被領進客廳。這個客廳是歐洲風格的裝飾,正像大多數清國高層人士的住宅那樣。我知道袁不會講西方語言,正在納悶誰來充當我們之間的翻譯呢?但很快,隨我之后進來了一位清國人,我一時沒認出他是誰,后才發現他是童凱生(譯音,TongKai-son)先生。童1885年畢業于耶魯大學。我最近一次見到他時,他身著西裝在給《南華日報》當期刊編輯。《南華日報》在上海發行,是當地發行量最大的報紙。當我問到他衣著的變化時,童先生笑著說:“是啊,你知道,北京可不像上海那么開化,這里的人們總是比較保守一些。”過了一會兒,袁世凱走了進來。早就聽說袁非常沉溺于他那艱苦的工作,并且這工作也極大地耗損了他的體力和心神,所以我特別注意觀察他的容貌,指望能從中發現一些跡象。但讓我驚訝和感到滿意的是,袁看上去比我上次見到時好許多。實際上,現在的袁就是健康和精壯的化身。他目光炯炯,敏銳的眼神顯示出了他身體的健康和心情的安定。
在接下來的交談中,袁說他每天清晨5點鐘起床工作,一直到晚上9點鐘才休息,其間只有短暫的用餐和休息時間,除非偶爾有別的任務讓他離開日常工作。大清國缺乏能干的官員,這是清國政治中一個最大的缺陷,也使得大清官員中有限的幾位先進人物都被委以重任,并不得不過度操勞。袁自己也承認了這點,然而他似乎不以為苦,倒更像是樂在其中。正像常常發生在清國官員身上的情況那樣,袁通過詢問我的近況來開始我們之間的交談。他問我這次是從哪里來北京的?當我告訴他我剛剛到過滿洲時,他就針對我在那里的情況問了一大堆問題,而這也是我非常樂意談論的事。袁閣下大談中美關系我非常愿意與袁討論,因為這讓我有機會了解在東方危機的問題上袁自己的觀點。但正當我準備記錄時,袁卻把話題轉到了美國總統競選上。他說雖然他是西奧多·羅斯福總統的崇拜者,但同樣也相當推崇塔夫脫先生。去年秋天,塔夫脫先生在上海發表了對大清國很友好的講話,這給清國上下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袁熱切期望塔夫脫先生能有機會成為下一屆美國總統,并說很多清國人都有這種情感,因為他們覺得塔夫脫先生對遠東的情況非常了解,并且真誠地倡導要尊重大清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談到美國時,袁說道:“我一直期待著訪問美國。在所有未訪問過的國家里,最吸引我的就是美國。這也許是因為,在我周圍,有很多年輕人都是在美國接受教育的。但我覺得,盡管我們兩國政府在形態上有明顯的差異,但實際上,美國比任何一個西方國家更接近我們的體制。我已經注意到,受美國教育的清國人,比受歐洲教育的更能容易地將他們所學到的知識運用于我們國內和管理。并且據我所知,貴國政府的基本規則也與我國政府極為相似。”“您對中美關系怎么看?”我問道。袁說:“大清國的政治家們,自從開始考慮我國的國際關系時,就認為我們和美國的關系是非常重要的。這種看法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真切,并且將來也定會繼續下去。我覺得,我們需要和貴國保持友好和令人滿意的關系,這種需要的程度怎么說都不過分。貴國一直是大清國的朋友,并且貴國人未錯過任何機會以無私的方式表示出這一點。的確,美國一直對東方國家非常友好。如果說在不遠的將來,大清國在關系到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嚴峻時刻必須挺身抗爭的話,我們會期待并信賴美國能夠為保護我們的權利而在國際上施加影響。當然我們會對所有那些友好的列強國家抱有同樣希望,然而我們更加信任美國。”

宜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晚清民國人物另類檔案民國,檔案,人物,另類書名:晚清民國人物另類檔案出版日期:2006-06-23印次:1-1作者:蘇文編書號:7-101-04988-5/K·2166開本:小16開裝幀:平裝版式:簡體橫排定價:24.00元該書簡介:●揭開大人物的真面目引導另類的歷史之旅對于歷史名人,您了解多少?袁世凱下令“元宵”一律改稱“湯圓”,只因它觸霉頭?康有為不在扇子上題字,是怕有人帶進廁所會被熏臭?辜鴻銘故意把英文報紙倒過來看,其實不過愛炫而已?鄒容嫌考題出得太怪,居然當場與老師理論?胡漢民缺錢留學,竟當起職業槍手,幫人考試作弊?胡適最大的心愿,就是成立“怕太太協會”?歷史是多面的,當時人的言行舉止、想法觀念,往往最能呈現他們所處時代的風貌。例如從孫傳芳的“禁用裸體模特兒作畫”,可見民初風氣的保守;從楊森的“妻子人數多達一連”,可見當時仍盛行討小老婆;從陳果夫的“讓有煙癮者當禁煙局長”,可見鴉片遺毒直到民國還未根絕;從吳佩孚的“看云朵變化判斷敵軍動向”,可見在那個年代,科學不如迷信普及。《民國趣典》收錄百余則奇聞軼事,告訴您大人物鮮為人知的一面,帶您來趟另類的歷史之旅。……中國歷史論壇收集56un.cn/ 大眾論壇 - 視訊 交友論壇

宜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蔣介石早年的三重身份:志士道學家和浮浪子弟蔣介石,道學,志士,子弟,身份抗戰時期蔣介石和夫人宋美齡在重慶日記有兩種,一種是主要寫給別人看的,一種是主要寫給自己看的。蔣介石的日記主要是寫給自己看的。2006年3月31日,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以下簡稱“胡佛”)正式對外公開蔣介石1917年至1931年的日記。“蔣介石日記原本”首次公之于眾,吸引了世界各地研究蔣的學者的目光。在日記開放首日,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楊天石和同事張海鵬已守候在胡佛研究所,他們將在此進行為期兩個月的研究。70歲的楊天石先生研究中華民國史和中國國民黨史已30余年,進行蔣介石的專題研究也已多年。最近,在斯坦福大學的臨時住所,楊天石先生接受了《新民周刊》記者的電話采訪。開放是長期磋商的結果記者:您現在在美國的工作緊張嗎?楊天石:現在我每天都在胡佛檔案館看蔣介石日記,看得很緊張,剛剛看了三分之一。通常是早上8點15分進檔案館,下午4點40分出來。記者:我們了解到,目前胡佛檔案館要求查看日記的人“不能使用任何工具進行翻拍”,你們的工作怎樣開展?楊天石:我們現在看的都是從縮微膠片還原的復印件,跟看原件沒有什么區別。日記全部是毛筆寫的。日記多,又不讓復印,只能每天手抄。抄也有不同的抄法,要是一字不拉地抄下,兩個月都抄不完,所以只能把自己認為重要的東西做一些摘錄。我希望在兩個月內盡可能多地帶些資料帶回去。除了蔣介石檔案之外,我也準備看看宋子文檔案,宋檔的價值也很高。研究是一個長時期的過程,蔣介石日記的有價值部分我一眼就可以判斷,但從抄下到寫成文章還需要相當長的一個過程。我現在寫的文章還是幾年以前收集的資料,做學問就是要慢慢消化。記者:目前蔣介石日記的分布和保存情況如何?您當時得知蔣介石日記公布這個消息時,心情怎樣?聽起來我能感覺到您是很高興的。楊天石:上世紀80年代,我在南京二檔館看到蔣介石日記摘抄本,后來我在臺北又看到臺灣“國史館”收藏的蔣介石日記摘抄本。兩者正好相互銜接,大陸是從1919年到1926年,臺灣是從1927年到1943年。我一共去過臺灣7次,最后幾年大部分都是研究蔣介石日記摘抄本。但是,摘抄本經過摘錄,總會有所選取,有所舍棄。因此,我要研究摘抄本和原本之間的區別,有無歪曲原意等問題。原本沒有經過摘錄和改動,更加能反映真實面貌。我這次來美國,就是想看看蔣介石日記的原貌是怎樣。對研究者來說,能發現新史料當然是一件很高興的事情,特別是蔣介石日記,我找了好多年!80年代,我發現南京收藏的蔣介石日記摘抄本具有重要史料價值后,就很想知道原本在何處,最初我擔心這些日記會因年代久遠丟失,我到臺灣后也多次打聽,臺灣的學者表示,既不在“黨史館”,也不在“國史館”,而是在蔣家手上。
我曾通過不同渠道托人給蔣家打招呼,希望這批日記能好好保管。這次蔣介石日記得以開放,是胡佛研究所和蔣家長期磋商的結果。代表胡佛和蔣家協商的是馬若孟和郭岱君兩位學者;代表蔣家審讀日記的是臺灣的潘邦正先生,我去年在臺北見過他,還有一位是宋家的代表曹俐璇女士。審查者對個人隱私做了一些技術處理,但范圍很小,30年以后仍會開放;其他部分,則保留未動,完全向公眾開放。從學者研究的角度說,當然最好是什么都公布,但是家屬愿意保留先人的某些隱私,這個要求是合理的。目前開放的是1917年到1931年的日記,如果開放效果好,后面的開放就會加快。去年我在臺北時,曾跟蔣方智怡女士(蔣經國三子蔣孝勇之妻)談過,鼓勵她積極開放。這次到舊金山,我又跟蔣方智怡女士表示:你們做了一件很正確的事情,也做了一件很勇敢的事情!向全世界公布蔣的日記,讓世界上具有不同立場和觀點的人自由地進行研究、評論,對于歷史科學的發展,特別是對中國近代史、現代史的研究會有很大的推動作用。所有研究中國近代史的歷史學家都會贊賞你的舉動。日記有很高史料價值嗎記者:目前還有哪些學者來到胡佛研究所參與研究蔣介石日記?楊天石:除我和張海鵬教授外,還有美國、加拿大、日本的學者,日本產經新聞一個記者受報社委托,專門研究蔣介石日記反映的中日關系問題,他昨天剛走。還有一些記者也來,他們主要是抓新聞,往往看過兩次就不看了。他們喜歡問:有什么發現?能解決什么重要歷史問題?我跟他們聲明,我剛開始看,現在還無法準確地回答你們所有的問題。作為一個學者,我講每一句話都要對讀者負責。另外還一些中國來美探親、旅游的人,他們主要是出于好奇心,要看看蔣介石日記到底是什么樣子,來的人還不少。任何一個人到胡佛來,不管是不是學者,是哪個國籍,文化程度怎樣,只要憑有效證件,登記后都可以看,手續很簡單,幾分鐘就辦好了。對所有人都一律平等,這讓我印象深刻。記者:對您而言,此次公布的蔣介石日記具有怎樣的史料價值?會在哪些方面出現突破?楊天石:蔣介石從開始寫日記到1972年,堅持了50多年,從不間斷。這些日記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深入了解蔣介石的思想和內心世界,而且對推進中國近代史研究,會有重要作用。歷史學家當然要根據政治人物的公開言行對他做出判斷,但是,歷史學家還要了解政治人物的幕后活動和內心隱秘以及喜怒哀樂。這就要靠日記,這是日記的一個優點。

宜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