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真相真相,歷史歷史的真相文史隨筆2009-08-2011:21閱讀241評論0字號:大大中中小小幾年前,朱正先生說要寫一部“二十世紀史”。不熟悉朱正的,以為他只是說說;注意閱讀朱正的人,一定知道他的《一九五七年的夏季》——這部全景式寫反右派運動的大著,就被學術界譽為“信史”,是二十世紀史的重要部分。他的單篇短文,無論談人談事,或談史談書,都很有見地,讓人深思。最近花城出版社推出一套“思想者文庫”,其中就有他的《辮子、小腳及其它》。書中許多篇章,都可視作二十世紀史的片斷。如《一百年前的思考》、《回頭看袁世凱》、《唐縱日記中所見的一次沒有實行的改革》、《兩個朋友》、《姚文元的刀》、《關于排隊購物的說辭》等等,都表達了作者一貫的嚴謹思考。朱正曾說過,要研究中國近現代史,就不得不研究中日和中俄關系史。這里就談談中俄關系吧。沙俄本是歐洲國家,但它逐漸向東擴張,到十八世紀中期已和中國東北、西北和北部接壤,不斷尋機蠶食中國。據一九六九年“珍寶島戰爭”后中國公布的數據,沙俄通過《中俄璦琿條約》、《中俄北京條約》、《中俄伊犁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竟割去了中國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十月革命后,布爾什維克執政。一九一九年七月二十五日,俄國蘇維埃政府發表第一個對華宣言,宣布廢除沙俄同中國簽訂的一切不平等條約,廢除俄國在中國的特權;次年又發表第二個對華宣言,宣布“放棄侵占所得之中國領土及中國境內之俄國租界,并將俄皇政府及俄國資產階級掠自中國者,皆無報酬的永久歸還中國”。可是,一九一九至一九九九,八十年了,是否真的“廢除”、“歸還”了呢?事實大家已經知道,但我們還在自己欺騙自己,從學校歷史教科書到學者專家的近現代史專著,都沿用了“廢除”說。朱正先生的《解讀一篇宣言》,就以無可爭辯的史實,論證了“廢除”一說的虛偽性和欺騙性。對華宣言是在什么背景下產生的?現在的中學《世界歷史》課本是這樣說的:“蘇維埃政權面臨著極其嚴重的困難,敵人從四面八方猛撲過來,侵占了蘇俄四分之三的國土。”一九五零年莫斯科中文版《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也承認:“當時……面包供給不夠,肉類供給不夠,工人忍饑挨餓。莫斯科和彼得格拉城中的工人每兩天只能領到八分之一磅的面包,甚至還有完全不能發給面包的日子。”一九一八年二月十八日,面對危局,列寧致電德國,主張訂立和約,德不予理會。直到二月二十二日,德國才同意簽訂和約。“二月二十三日,中央決議接受德軍司令部所提出的條件并訂立和約”。這時“拉脫維亞、愛沙尼亞——更不用說波蘭——割給了德國;烏克蘭脫離蘇維埃共和國而變成德國的藩屬國(依賴國)。蘇維埃共和國按所訂條約應向德國繳付賠款”。這就是當年蘇俄布爾什維克政府發表對華宣言時的處境。朱正文中說:“那時東西伯利亞一帶并不在蘇維埃政府的有效管轄之下,謝苗諾夫的白衛軍在這里活動,濱海省和庫頁島被日本占領。”實際上,當時僅有全俄四分之一版圖的蘇維埃政府把它不曾有的“放棄”和“歸還”我,完全是一種策略和手段。為了擺脫孤立困境,它一面堂而皇之的“宣言”,做出一種姿態;一面派遣特使推銷革命。如一九二年春吳廷康(中文名)來中國勸陳獨秀、李漢俊組建中國共產黨;一九二二年越飛來談中俄建交,后來又是卡拉漢。朱正說,“很清楚,廢除中俄舊約有一個前提條件,就是‘中國政府能在國際事務方面同蘇俄合作。’如果愿意合作,具體地說,在當時就是單方面宣布廢除與其他西方國家締結的條約,才能談到廢除中俄舊約的問題……由此看來,與其說是出于對中國的同情,還不如說是要求中國在國際事務中制造事端,以配合蘇俄推動世界革命的政策。”(《辮子、小腳及其它》177-178頁,以下引用只注明頁數)。“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主義”,這是事實。但我同時認為:十月革命一聲炮響,蘇俄給中國最先的鼓舞還是兩張“空頭支票”(即兩個宣言),這促使了中國知識分子對蘇俄的選擇。一九二年四月三十日李大釗撰文稱,“最近俄羅斯勞農政府,聲明把從前羅曼諾夫朝從中華掠奪去的權利一概退還,中華的青年非常感佩他們這樣偉大的精神”;張西曼在《晨報》發表文章說,“俄國國民,原是世界上酷愛自由、真理和主持人道正義的民族……他們慷慨地將從前……在我國所掠奪的種種權利,全數還我”;瞿秋白心向往之,親赴俄羅斯,寫就了《赤都心史》那樣的著作……于是,中國一大批先進分子放棄了西方模式,選擇了蘇俄的道路,并且取得了一九四九年的勝利。由于感激,暫時忘記了“老大哥”的欺騙也許可以理解,但遲至今日,“老大哥”早已撒手人寰,而我們還沒有關于這個“宣言”的正確說法,這就令人遺憾了。史學家胡繩主編的《中國共產黨七十年》依然對“宣言”持完全肯定的態度,這對聲稱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人無疑是一個嘲弄。當今之世,國際共運雖未劃上句號,但大勢如何,大家都看到了。在中國社會面臨轉型陣痛的時刻,面對那么多的歷史騙局,一切愿意思考的人們是不會放棄思考權利的。朱正在《怎樣的天火》中寫道:“我毫不懷疑他(指張西曼,引者注)的愛國心。我深信,他是真正相信了這些,以為這真是科學的真理,真以為照這樣做了就會造福他的祖國和人民。當年相信了這些的,豈止一個張西曼!……魯迅,他應該說是比張西曼更有思想、更有識力的人物,不也是一個普羅米修斯嗎?他曾說過:‘現在蘇聯的存在和成功,使我確切地相信無階級社會一定要出現。’(《魯迅全集》第六卷18頁)不但中國哩,魯迅還說:‘在現在,英國的蕭,法國的羅蘭,也都成為蘇聯的朋友了。’(同上,第四卷462頁)為什么在中國和世界,不少有頭腦、有正義感的知識分子在一段相當長的時間里都相信了這些?這顯然是不能用盲從來解釋的。一九九一年蘇聯解體,宣告了一場歷時七十四年的試驗的終結。現在還剩一個需要回答的問題:這些普羅米修斯竊來了怎樣的天火?”(171-172頁)朱正提出的問題,也許現在還不是回答的時候,但是無法回避的。《怎樣的天火》是朱正讀《張西曼紀念文集》(1995年,中國文史出版社)的一篇雜感。這里有必要介紹一下張西曼其人——張西曼一***六年生于湖南長沙的一個閥閱之家,他的族兄張百熙是清末名臣,曾彈劾過李鴻章,舉薦過康有為,可說是有膽有識。一九一一年和一九一八年,張西曼曾兩度赴俄國留學,接受了俄國文化的熏陶,后來更主張“接受蘇俄偉大的十月革命的組織方法和經驗,以促進中國國民革命的成功”。他曾發起組織中蘇文化協會,創辦《中蘇文化》雜志。他的同鄉老友田漢曾在悼詩中說:“能有幾個人/像他這樣/固執親蘇親共的真理/二十年如一日?”他的老友常任俠也說:“對于政治,他有一貫的對蘇聯人民友好的信念、對列寧崇敬的感情。”一九三九年九月,蘇聯根據同納粹德國簽訂的密約,隨德國之后進兵波蘭,他卻說“蘇聯出兵”是“爭取和平的真義”;一九四一年四月,蘇聯同日本簽訂了嚴重侵犯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蘇日中立條約》,救國會諸君子發表致斯大林的***,表示憤慨,而張西曼卻撰文說,此“對援華初衷并無損害”;一九四五年抗日戰爭剛剛結束后簽訂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是損害中國利益的不平等條約,而張西曼卻以《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保證了中國的復興》為題,撰文支持。朱正先生說,寫作此文,并非刻意指摘張西曼,而意在引發我們的思考,多想幾個為什么,因為“歷史不會重演,錯誤是會重演的”。難道我們二十世紀遭受的曲折和災難還不夠嗎?羅曼·羅蘭的《莫斯科日記》為什么要封存五十年?讀書界有多種說法,但我比較贊同程映虹的觀點:封存的原因并非保護他所寫到的人物(如高爾基等),也并非當時的國際形勢所迫,問題的提出的意義不在弄個水落石出,而是為了道義的追問和質疑。朱正以《友好的眼睛難堪的現實》為題,也寫了一篇讀書札記,朱正強調它的特殊意義是:“在這段(封存)時間里,世界上發生了多少大事,蘇聯又發生了多少大事!二次世界大戰,赫魯曉夫揭露斯大林,戈爾巴喬夫否定了列寧的遺產,葉利欽促成了蘇聯的解體。”(186頁),羅曼·羅蘭沒有想到——“其實應該想到:如果不存在一種克服那些消極東西的機制,這種結局就是不可避免的”。這本日記“將有助于研究這一歷史現象”(194頁)。英國自由主義思想家羅素在十月革命后也曾說過:“在這可詛咒的世界上,唯有列寧和托洛茨基在點燃光明。”但羅素的預言破產了,多少人美好的“光明夢”也幻滅了。魯迅先生在一九三二年曾寫過一篇文章,叫《我們不再受騙了》。他在文章中為蘇聯做了全面的辯護,這說明,他也受騙了。我想,假如魯迅先生能活到今天,他會怎樣面對自己這篇文字?他會以怎樣的勇氣反思?張西曼逝世于一九四九年七月,他自然不能與我們一道反思。但他那樣一個“固執親蘇”的人,也許無法面對九十年代的變局,如他生活在俄羅斯,也肯定會加入遺老的抗議行列。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們,對俄羅斯民族和二十世紀是否罪人,我相信歷史會作出回答。有朋友說,讀朱正的書,始終讓人沉重。我卻補充說,朱正讓人沉重之后,并不讓人悲觀,而是讓人警醒,讓人洞悉二十世紀歷史的幽微。面對即將到來的新世紀,有什么比探究這段歷史更有意義呢?所以我推薦朱正的書,并愿更多的人讀到它,也愿更多的人不再被欺騙。 大眾論壇 - 視訊 交友論壇
- Apr 26 Tue 2011 10:43
一萬與六萬
- Apr 26 Tue 2011 10:43
毛XX的入黨時間問題
從“桃子該由誰摘”說起桃子該由誰摘從“桃子該由誰摘”說起文史隨筆2009-08-2011:23閱讀484評論8字號:大大中中小小我是“文革”前讀完小學的。有一篇叫“桃子該由誰摘”的課文,大概是小學三四年級時讀過,至今還我背得——“抗戰勝利的果實應該屬誰?這是很明白的。比如一棵桃樹,樹上結了桃子,這桃子就是勝利果實。桃子該由誰摘?這要問桃樹是誰栽的,誰挑水澆的。蔣介石蹲在山上一擔水也不挑,現在他卻把手伸得老長老長地要摘桃子。他說,此桃子的所有權屬于我蔣介石,我是地主,你們是農奴,我不準你們摘。我們在報上駁了他。我們說,你沒有挑過水,所以沒有摘桃子的權利。我們解放軍區的人民天天澆水,最有權利摘的應該是我們。……至于蔣介石呢,他消極抗戰,積極反共,是人民抗戰的絆腳石。現在這塊絆腳石卻要出來壟斷勝利果實,要使抗戰勝利后的中國仍然回到抗戰前的老樣子,不許有絲毫的改變……”那時,我并不知道這是選自雄文四卷,也不懷疑這文章說的是否屬實,以為盤踞在臺灣島上的“蔣匪幫”確實是個大壞蛋。那時寫作文,我總會帶上一句,“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爭取早日解放臺灣”云云。等到長大了,我也一點不懷疑,反喜歡“桃子該由誰摘”,認為這文章寫得通俗易懂,比喻精辟。那時精神和物質一樣貧乏,《地雷戰》《地道戰》等是我反復看不厭的片子,在那窮鄉僻壤的農村里,晚上走十里八里去看不覺得累。近讀《中國抗日戰爭正面戰場作戰記》(江蘇人民出版社2003年11月),使我又想起小學時讀過的這篇課文,不禁莞爾。這書為何不叫“正面戰場作戰史”而叫“作戰記”呢?大概也是有所避諱,說“史”太周正了吧。書中說,“在這八年浴血奮戰中,正面戰場部隊傷亡320多萬人,敵后戰場八路軍、新四軍等部隊傷亡58萬多人。”又據1994年出版的《血祭太陽旗》得知,在中國斃命的日寇將領共129人,其中大部分是被擊斃的。在斃命的日將領中,只有三位是死于跟八路軍的作戰中,包括阿部規秀中將。從以上這些數字看,也可知誰在“正面戰場”了。1980年代以來,對國民黨正面戰場的抗戰開始作出比較積極的評價。胡繩主編的《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說:“正面戰場無論在戰略上還是在戰役上,都是抗擊日軍進攻的主要戰場。國民黨表現了一定的抗日積極性,國民黨曾先后進行了平津、淞滬、晉北、徐州以及保衛武漢等戰役,并取得臺兒莊戰役的勝利,粉碎了日本帝國主義‘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作戰記”緒論說:日本進攻打擊的主要對象是國民政府及其軍隊,它對敵后中國軍隊掃蕩清鄉作戰不僅規模遠不及正面戰場對國民政府軍隊的進攻,而且目的僅限于鞏固占領地。日本知道,要解決“中日事變”,主要是與國民政府軍隊作戰。日本妄圖以武力進攻,逼蔣投降。戰爭初期逼使國民政府由南京而武漢而重慶撤退,戰略相持階段多次戰役進攻,尋殲國民政府軍隊主力;太平洋戰爭爆發后,又從緬滇進攻,東西夾擊,使國民政府軍腹背受敵,后還曾妄圖實施進攻四川計劃,這都是妄圖消滅或壓迫國民政府軍投降。但國民政府并未屈服,堅持抗戰到底。從戰爭開始結束來看,代表中國對日宣戰、受降的也是國民政府。國民政府雖然部署部分軍隊留置敵后作戰,但主要是在正面戰場作戰,直至戰爭結束。國民政府正面戰場在中國抗日戰爭中始終處于主體地位,這應是歷史事實。因此,貶損正面戰場的地位和戰績,也就必然貶損整個中國抗日戰爭。史學界對國民黨處理抗日與反共的關系認識也在逐步變化。有學者分析說:蔣介石“主觀上希望實行抗日、反共兩個第一”,而“實行的還是抗日第一,反共第二”。對于消極抗戰,避戰,躲進峨眉山觀戰,坐山觀虎斗之類的論斷,自然是站不住腳的。就學術研究而言,1980年代以來,抗日戰爭正面戰場研究著作也不斷問世,如反映抗日戰爭正面戰場的史料性書籍就有《抗日戰爭正面戰場》、《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戰場史料選編》、《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軍機密作戰日記》、《盧溝橋事變和平津抗戰資料選編》、《八一三抗日史料選編》、《武漢抗戰史料選編》以及《原國民黨將領抗日戰爭親歷記》、《七七事變》、《八一三淞滬抗戰》、《南京保衛戰》等等。在這些史料出版的同時,《抗日戰爭史》、《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中日戰爭史》、《日軍侵華戰爭》、《中國抗日戰爭史》、《中華民族抗日戰爭史》等著作也陸續問世,歷史的真實面貌正在彰顯。說“蔣介石躲在峨眉山上……袖手旁觀、坐待勝利”顯然是不符合歷史真實的。我們的教科書中說國民黨在抗戰中發動了三次“反共高潮”,這也是事實。國民黨看到自己的老對手在抗戰中滾雪球般壯大發展,當然不得不提防。而共產黨為了生存,必須有自己的生存智慧。“抗日統一戰線”是可以說得響響亮亮的,但“保存實力”是必須的——尤其是經過“皖南事變”教訓后。毛XX一向認為,抗日是持久的,日本是終將被打敗的,共產黨最終面對的將是自己的夙敵蔣介石的國民黨。因此,信奉“槍桿子里面出政權”的毛XX,當然會打自己的主意,這也是可以理解的。這從1942年至1945年以共產國際駐延安聯絡員兼塔斯社記者彼得·弗拉基米洛夫的《延安日記》中也可以看出來。彼得1942年6月7日的日記說,“八路軍不是主動開展軍事行動來制止日本侵略者的入侵,而只限于有氣無力的打局部的防御戰。只要敵人發動進攻,八路軍就退到山里,避開沖突。”(《延安日記》東方出版社2004年3月版,26頁,以下只注明頁)同年7月22日,他又記道:“我走過特區幾百公里的地方,到處看不見軍隊。他們解釋說,是完全隱蔽起來了。實際上沒有一個人在搞戰斗訓練。在軍隊里也像在特區各地一樣,惟一的工作就是開會。在夏季,增加一點貯存農產品的勞動。”(42頁)那時蘇聯擔心日本從海參崴突襲,很希望八路軍牽制日本,可八路軍執行“我們不去碰人家,人家也不來碰我們”的策略,“縮減八路軍正規部隊的作戰規模”,“不惜任何代價保存八路軍的實力”。(69-70頁)這當然是帶有一些偏見的話,但我們再來看看李銳先生的《廬山會議實錄》,就不得不承認這些基本的事實。彭德懷打了“百團大戰”,中共黨史對此評價說:百團大戰“后患無窮”——理由是“過早地暴露了共產黨的實力,招致后來不必要的損失”,彭德懷因此受到了黨內的批評。這些在中共黨史中是有記載的。1959年批判彭德懷時,再次算其舊賬,說“百團大戰”是幫了敵人的忙。毛還說,“一些同志認為日本占地越少越好,后來才統一認識:讓日本多占地,才愛國。否則變成愛蔣介石的國了。”(《廬山會議實錄》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7月版,182頁)再后來,中日恢復邦交正常化,毛接見日本客人時,還說要感謝他們,說沒有他們的侵略,就沒有今天的我們——當然不排除這話里有幾分幽默成分,但與他當年寫那篇雄文時的心境截然不同了。如今,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當年的對手——國共兩黨又走到一起來了,“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我們如果把眼光放遠一點看當年的人和事,我認為,毛XX和蔣介石都是典型的民族主義者,都是抵御外侮的杰出的民族英雄!遺憾的是,雖然大陸的抗日戰爭研究比較客觀起來,甚至有學者提出重寫抗戰史,但臺灣的有關著作,絕大多數對抗日戰爭總體格局的敘述不符史實。如吳相湘的《第二次中日戰爭史》,全書只提國民黨、國民政府和蔣介石的行動及其文件,對共產黨的抗戰,則除了否定和批判外,不著只字。這也是對歷史不負責任的。也許,歷史真的永遠只是片面的,無法客觀的,“成王敗寇”是不變的法則?嗚乎。 大眾論壇 - 視訊 交友論壇
- Apr 26 Tue 2011 10:43
一九四三年二月五日重慶人民歡慶廢除所有不平等條約
一萬與六萬新華日報,共產黨,國民黨,中央日報,重慶一萬與六萬文史隨筆2009-08-2011:25閱讀598評論3字號:大大中中小小半個多世紀前,重慶有兩個黨報:一個是共產黨的《新華日報》,一個是國民黨的《中央日報》。我曾在《讀書》2003年第五期發過一篇談《新華日報》的文章,文中說當時執政的國民黨《中央日報》占盡便利,但發行量僅一萬多份,而在野的共產黨的《新華日報》發行量最高時竟達六萬份。一萬和六萬兩個數字,很能說明問題。那時國民黨是如何管理黨報的,我未作過專門研究,但從以往的閱讀印象里也可感知一個大概。國民黨口口聲聲“黨國的利益”、“總理遺訓”和“三民主義”,很是中聽。實際上呢?恐怕不是這樣。它怕丟權柄,怕在野,對于言論之類,慎之又慎,哪些能報道,哪些不能報道,哪些暫緩報道,哪些嚴禁報道……諸如此類,條條框框,我想應該是有的。正因為如此,《中央日報》的活力被完全扼殺了,登出來的要么是假話廢話,要么是黨話官話。說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這樣的報紙當然沒人看。而共產黨的《新華日報》,卻是竭盡全力“傾聽人民大眾的心聲”,理直氣壯地“為老百姓說話”,所以老百姓都喜歡它。一萬和六萬還值得多說幾句。那時國民黨政府奉行的是“黨國一家”,“國產即黨產”。我想,發行這一萬份,恐怕大都是國費訂閱的。國費訂閱的,大都是可讀可不讀的——因為其可信度,大家早就心知肚明。所以要說這一萬份的閱讀率,還真不好說。《新華日報》沒有“天時地利”,惟有“人和”,惟有靠說真話吸引讀者。國民黨的貪官污吏,土豪惡霸和鄉保長的為所欲為,國際國內的問題,中國的現實危機在哪里,等等,它都不回避。所以當時聚集在重慶的各界精英,甚至相當一批國民黨政府官員,都在偷偷地看《新華日報》。《新華日報》這六萬份,都是靠讀者自愿購買的,其閱讀率自然不可與《中央日報》同日而語。我曾在一本書里看到,共產黨只用三年時間就把國民黨趕到臺灣島上去了,這是毛XX和蔣介石都沒有想到的。其實,這個結果是偶然也是必然。一萬和六萬還給人啟示:再怎么說自己如何如何,都是空的,因為老百姓只相信看得見摸得著的。老百姓心里自有一桿秤。 大眾論壇 - 視訊 交友論壇
- Apr 26 Tue 2011 10:42
南昌起義揭開了武裝革命反對武裝反革命的序幕
毛XX的入黨時間問題毛XX,入黨,時間毛XX的入黨時間問題文史隨筆2009-10-2811:35閱讀5534評論74字號:大大中中小小向繼東《北京日報》理論周刊2009年3月2日發表陳述先生文章,《毛XX的入黨時間:1920年》。陳先生說:“關于長沙建沒建立共產黨的早期組織,中共歷史界在二十世紀80年代曾經進行過激烈爭論,經過廣大黨史工作者的調查考證和專門研究,得出的結論是長沙建立了共產黨早期組織。”還有,作者更得意的依據大概就是毛XX1956年參加中共八大時自己填寫的一份表,說“這個登記表上關于入黨時間的一欄中,清清楚楚填寫的是1920年”。毛XX究竟是哪一年加入中共黨的,似乎不必太當真,反正,毛就是中共黨的創始人之一,是不容置疑的。毛XX自己在1945年籌備黨的七大時也回憶說:“當時對馬克思主義有多少,世界上的事如何辦,也還不甚了了。所謂代表,哪有同志們現在這樣高明,懂得這樣,懂得那樣。什么經濟、文化、黨務、整風等等,一樣也不曉得。當時我就是這樣,其他人也差不多。當時陳獨秀沒有到會,他在廣東當教育廳長。……《聯共黨史》開卷第一頁第一行說,蘇聯共產黨是由馬克思主義的小組發展成為領導蘇維埃聯邦的黨。我們也是由小組到建立黨,經過根據地發展到全國,現在還是在根據地,還沒有到全國。我們開始的時候,也是很小的小組。這次大會發給我一張表,其中一項要填何人介紹入黨。我說我沒有介紹人。我們那時候就是自己搞的,知道的事也并不多,可謂年幼無知,不知世事。”(《毛XX文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8月一版,第291頁)毛XX這段話很樸實,講到黨創建時的情況是可信的。他入黨沒有介紹人,入黨具體時間他也沒有說。五年前,筆者和華中科技大學教授王炯華作訪談。王先生是李達專家,從事研究二十多年了,著有《李達與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李達評傳》等專著。我們這次訪談題為《李達與毛XX、陳獨秀》,發表在2004年第七期《書屋》雜志,就涉及到了毛XX入黨時間問題。李達從1921年2月起曾一度擔任中國共產黨發起組書記,集中共籌建中的宣傳、組織、聯絡于一身,中共一大召開就是他發的通知。因為是秘密的,開什么會自然沒有說明。李達分別寫信給北京、長沙、武漢、廣州、濟南等地的共產主義小組,通知他們各派兩人于7月20日來上海開會,其中給長沙共產主義小組的信就是寄給長沙文化書社毛XX的。(王炯華著《李達評傳》,人民出版社2004年2月第一版,第63、79頁)1957年“七一”同武漢大學哲學系青年教師座談時,李達說到毛XX參加一大的情況。1962年“七一”前夕,李達應邀在湖北省委黨校一個訓練班上回憶一大召開的情景又說,毛XX接到他的通知后,便邀上何叔衡來到上海。他兩找到李達后,李達問:“你們是C.P.還是S.Y.?”毛XX說:“我們是S.Y.。”李達說:“我們是開C.P.的會,你們既然來了,就參加C.P.開會吧,會后回湖南就組織C.P。”(王炯華著《李達評傳》,人民出版社2004年2月第一版,第465頁。)C.P.是共產黨的英文縮寫,S.Y.是社會主義青年團的英文縮寫。這就是說,長沙代表毛XX、何叔衡當時還是社會主義青年團員。長沙有無共產主義小組或可存疑,或者說,這樣的“小組”還沒有達到建黨的層面,上引毛XX所述“我們……是很小的小組”,這個“我們”,應該是就全黨而言的,并不一定專指長沙。因而可以這樣認為:毛、何二人是參加一大后才成為黨員的。李達的這個說法,還有蕭三和易禮容的回憶可以印證。蕭三1954年寫了《毛XX同志青少年時代和初期革命活動》,書印出來了,后因故沒有發行。在該書第六章三一節《可紀念的“三十節”》中,蕭三寫到一大閉幕后,毛XX被派回湖南,開始建立中共湖南地方黨組織時說:“一個秋涼的日子,在長沙城郊協操坪旁邊的一個小叢林里,有幾個人在散步。他們一時沉默地站在樹叢和石碑中間,一時在叢林的小路上走動。彼此熱烈地談論著。在腳步緩重的毛XX的身旁,走著矮矮身材的何叔衡,此外還有彭平之(彭為湘鄉人,1924年曾任中共湖南省委組織部長。引者注)、陳子博、易禮容等。這幾個人這一天在這里討論建立湖南黨支部的問題。這一天是民國十年十月十日,因此湖南黨組織正式成立日,曾被戲稱為三十節。”(轉引自李銳著《毛XX的早期革命活動》,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2月一版,第324—325頁)有關“三十節”的事,據蕭三說,是毛XX自己的回憶,易禮容也有同樣的回憶。其實,易禮容1979年9月11日接受胡慶云、高軍、邵維正、周子信訪問,后由訪者整理出《黨的創立時期湖南的一些情況》(1980年4月又經易禮容本人修改定稿),文章與蕭三說的略有不同:“毛參加‘一大’后,大約8月回到長沙。他回來后不久到朝宗街文化書社找了我。當時因為社里人很多,談話不方便,他把我邀出來,在書社對面的竹籬笆旁邊談話。他說成立共產黨,我說:我聽說俄國1917年列寧領導的革命死了3000萬人。中國現在要成立共產黨,要是死30個人,救70個人,損失太大,我就不干。他說:你錯了。社會主義革命,是瓜熟蒂落。我說:瓜熟蒂落,就干吧。又過了幾天,他找了我和何叔衡,在現在的清水塘后面的協操坪……當時我們怕被敵人發現,沒有坐在那里開會,一邊走,一邊談,這樣,我們三人在那里決定了要成立黨。有材料說湖南有個三人小組,這是實實在在的,就是我們三個人,不過那時不叫做三人小組。時間是1921年九十月,即在文化書社正式營業后不久。第一批發展的黨員名單我記不清了,當時新民學會的一些骨干都參加了……李達曾說過,湖南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前,只有社會主義青年團,沒有共產黨的組織是對的。一部分新民學會會員形成了當初的共產黨核心,這是毛建黨的重要力量。但講事實,毛組織了青年團。共產黨還沒有成立。”(《“一大”前后》【二】,人民出版社1980年8月一版,第282—283頁)對照來看,蕭三和易禮容的回憶,“開會”的大致時間是相同的——一大以后,“開會”的地點和形式也是相同的——協操坪、樹林下,邊走邊談,只是參加人數多少各人回憶不同。但不影響得出這個結論:湖南黨組織是一大后建立起來的。1920年,毛XX到底忙乎些什么,現在無從考證,但從《毛XX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5年3月第二版)附篇《毛XX生平大事簡表(1893年12月—1920年11月)》中可以看出一個大概。這一年,毛XX除了到北京、上海跑了一趟,編了《新民學會會員通信集》兩本外,主要做了以下這些大事:一是成功地推動“驅張運動”(“張”即“湖南省督軍張敬堯”,百度上搜索的“張敬堯”詞條說,張“因遭到當地軍閥、土豪的反對被迫辭職”,其實這是不確切的);二是創辦湖南文化書社;三發起湖南自治運動,發表《“湘人治湘”與“湘人自治”》、《“全自治”與“半自治”》、《反對統一》等多篇文章,主張制定“湖南憲法”,建立“湖南共和國”;四是在湖南發展社會主義青年團組織。關于發展社會主義青年團組織,李銳著《毛XX的早期革命活動》一書就有較詳細的記載,說“毛XX積極地在第一師范、商業專門學校、第一中學等校的先進學生中,尋覓團員對象”。當時,第一師范有個叫張文亮的學生(后來這個學生并未參加革命,成了神經失常的人),接受了毛XX建團的任務。他在1920年9月至12月的日記中(這本日記是從賀爾康烈士家中得到的),簡略地記錄了這件事情的經過——“這也是我們現在可能找到的有關這方面的最確切的記載”。以下摘自張文亮的日記:“1920年9月10日。至通俗教育館,通俗報明天出版。何先生(按:指何叔衡)要我投稿,我已當面允諾。回師范,晚與毛XX談事頗多。9月25日。昨日澤東哥來邀我,今天下午赴游江之約。抵文化書社,會見楊開慧君。11月17日。接澤東一信,送來青年團章程十份,宗旨在研究并實行社會改造。約我星期日上午會他,并托我代覓同志。11月21日。會見澤東(在通俗館),云不日將赴醴陵考察教育(按:即萍鄉之行),并囑青年團此時宜注意找真同志;只宜從緩,不可急進。12月2日。澤東來時,他說,青年團等仲甫來再開成立會,可分兩步進行:一、研究,二、實行。并囑我多找真同志。12月7日。到文化書社見澤東、殷柏。12月15日。接澤東復信,‘師范素無校風,你應努力結些同志作中堅分子,造成一種很好的校風’。‘青年團你可努力在校制造團員,盡可能于本學期開一次會。’12月16日。澤東來此。青年團將于下周開成立會。12月27日。澤東送來《共產黨》九本。”(轉引自《毛XX的早期革命活動》,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2月一版,第319頁)從以上日記可見,這幾個月毛XX用心最多的是建社會主義青年團。直到1921年1月21日,毛XX給正在法國留學的蔡和森寫信時也說:“黨一層,陳仲甫先生等已在進行組織。”“陳仲甫”即陳獨秀。這表明毛XX知道陳獨秀等人在上海組建共產黨,也表明他本人或長沙方面當時還沒有組建共產黨。金沖及主編的《毛XX傳(1893-1949)》也說:蕭子升“1920年12月底回國,帶來蔡和森于9月16日寫給毛XX的長信。信中詳細闡述了成立共產黨及其國際組織之必要,主張‘明目張膽正式成立一個中國共產黨’(該書由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年8月出版,第68頁)。”毛XX“在1921年新年大會上又提出‘有組黨之必要’”,大家并“達到了完全一致的認識”。(李銳著《毛XX的早期革命活動》,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2月一版,第317頁)所有這些都表明,說毛XX是1920年入黨證據是不足的,即便毛XX自己填寫了,也只是孤證。(原載《炎黃春秋》2009年第10期) 大眾論壇 - 視訊 交友論壇
- Apr 26 Tue 2011 10:42
中華民國國旗的歷史來由來由
一九四三年二月五日重慶人民歡慶廢除所有不平等條約重慶,不平等條約,歡慶一九四三年二月五日重慶人民歡慶廢除所有不平等條約(摘自《國民政府陪都重慶史》一書,大陸西南師范大出版社出版)太平洋戰爭的爆發,使美英中三國成為生死與共,并肩作戰的戰友。羅斯福曾致電蔣介石稱“中國軍隊對貴國遭受野蠻侵略進行的英勇抵抗,已經贏得美國和一切熱愛自由民族的最高贊譽。”中國艱苦持久抗戰,已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廣泛同情和欽佩。中國的大國地位也得到反法西斯盟國的公認。但是,美英等國在清朝末年強加中國的不平等條約仍未廢除,這就大大妨礙了中國與反法西斯盟國之間的合作。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蔣介石更認為中國是“聯合國家宣言”首先簽字的四國之一,只有盡早廢除一切不平等條約,才能適應中國已經取得的國際地位,符合聯合國家進行戰爭的目標。為此,國民政府主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九四二年三月派出外交部長宋子文到美國,向美國政府轉達中國政府希望立即廢除舊約,簽訂新約的迫切要求,并爭取和洽談美援。九月二日,國民政府派魏道明替換胡適為駐美大使,魏立即餃命由重慶飛赴華盛頓,以促成盡快簽訂新約。在隨後中美談判中,國民政府都提出了廢除領事裁判權及其它特權的要求,努力爭取盡早廢除不平等條約。一九四二年十月九日,在兩大陣營激烈交戰之際,美英兩國政府同時分別通知中國駐美、駐英大使,表示愿意立即廢除在華領事裁判權及其它有關特權。中美、中英經過三個月的談判,就廢除不平等條約和改訂新約問題,達成協議。一九四三年一月十一日,“中美關于取消美國在華治外法權及處理有關問題條約和換文”,由魏道明和赫爾代表兩國在華盛頓簽字;同日,“中英關于取消英國在華治外法權及其有關條約與換文”由宋子文、薛穆、黎吉生,代表兩國在陪都重慶簽字,上述兩約通常簡稱“中美平等新約”和“中英平等新約”。中美、中英新約強調中美、中英是平等的主權國家,締約雙方重視兩國人民間的友好關系,并愿共同致力促進人類平等關系的發展。中美新約共有八條,主要內容有:(一)廢除美國在華領事裁判權,關閉在華美國法院及領事法庭。美國公民在中國,按國際法受中國政府管轄。(二)廢除“辛丑條約”,終止其給美國的特權。美國愿協助中國與其它有關政府成立必要協議,將北平使館租界區之行政與管理,連同使館租界區之一切官有資產與官有義務移交于中華民國政府。(三)美國同意終止在上海、廈門租界特權。美國愿意協助中國與其它有關各國政府成立必要之協議,將上海及廈門公共租界之行政與管理,連同官有資產官有義務,移交于中華民國。(四)美國放棄關于在中國通商口岸制度的一切現行條約權利,廢除使用外國人引水等特權。(五)美國放棄美國軍艦進入中國領水的特權,中美兩國軍艦互訪,應照國際慣例相互給予優禮。(六)美國放棄給予美國船舶在中國領水內關于沿海貿易及內河航行的特權。條約還規定新約未涉及的問題,如有影響中國主權者,應由中美兩國政府代表會商,依照普遍承認的國際公法原則及近代國際慣例解決之。中英平等新約基本與中美平等新約內容一致。在美英兩國的促動下,其它國家都與之仿效。此後,中國陸續與其它全部有關國家簽訂了新約。原外國列強強加中國之不平等條約的廢除,中英、中美平等新約的簽訂,是反法西斯陣營中和中國對外關系史上的大事。它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鼓舞了中國軍民抗戰的斗志。一九四三年一月十一日,中美、中英分別在華盛頓和重慶訂立新約。二月四日,陪都國民政府批準新約,并決定舉行慶祝中美中英新約三天。從二月五日起,陪都各界慶祝新約活動開始。各機關學校放假三天,舉行集會,講述建立平等新約的意義。工廠停工一日,商店、住戶懸燈三日。國民政府中央廣播電臺五日至七日全部安排播放慶祝新約的節目。陪都政府各系統大員,國民黨元老、各界知名人士,蔣介石、何應欽、陳誠、邵力子、于右任、張道藩、吳鐵城、張治中、謝冰心等都相繼發表了廣播講演。參政會連續舉行茶話會,慶祝、座談訂立新約的意義。教育部指令各社教機構,利用音樂、戲劇、電影、演講等方式,擴大慶祝活動。中美文化協會和聯合國幻燈電影供應社合作,在夫子池新運服務社舉辦慶祝新約照片、幻燈片展覽,自由參觀,日夜開放。各報紛紛發表社論,共慶新約。在這三天之中,陪都家家戶戶都懸旗結彩,喜氣洋洋。各文藝團體在主要街道及廣場,舉辦慶祝演出,觀者如潮;街道兩旁,廣設高音喇叭,使慶祝活動有聲有色。入夜,各團體、機關、學校舉辦化裝演講,藝術宣傳,提燈游行。燈具上均寫慶祝新約,同盟勝利,獨立自主,自由平等,立己立人等口號。新運總會還特制十幕慶約大型焰火。群眾一邊觀看焰火,一邊高唱慶祝平等新約歌五十年革命流血,五年半作戰犧牲,掙斷了枷鎖,喚回了漢魂,埋葬了沉重的歷史,展開了民族的新生,正義已獲得申張,神州已重睹光明??五日下午二時,陪都黨政軍機關,工商婦女各界兩萬多人,在夫子池廣場舉行慶祝大會,大會通電四則,盼中美、中英切實互助,加強團結。四時開始舉行游行,群眾自動加入隊伍,人數達到七萬,沿途表演龍燈獅子,觀眾不可勝數,到兩路口後游行隊伍才解散。由于中國政府與人民對世界反西斯戰爭的貢獻與犧牲中國人民終于將近百年來壓在中華民族頭上的所有不平等條約全部廢除了(摘自《國民政府陪都重慶史》一書,大陸西南師范大出版社出版) 大眾論壇 - 視訊 交友論壇
- Apr 26 Tue 2011 10:42
中華民國國旗的歷史來由
南昌起義揭開了武裝革命反對武裝反革命的序幕南昌起義,反革命,武裝,序幕南昌起義揭開了武裝革命反對武裝反革命的序幕2010年05月07日10:48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馬駿:南昌起義揭開了武裝革命反對武裝反革命的序幕--中國共產黨新聞【字號大中小】打印留言社區網摘手機點評糾錯E-mail推薦:(記者孫琳)今天上午,國防大學馬駿教授做客人民網,馬駿在訪談中指出,南昌起義揭開了武裝革命反對武裝反革命的序幕,它使中國共產黨有了自己的部隊,使革命的武裝力量掌握在共產黨手中。馬駿談到,“四一二”反革命政變蔣介石與共產黨翻臉,但共產黨人有自己理念和信念,不是烏合之眾。共產黨以特殊的方式——起義,掌握自己的武裝。所以,南昌起義是一個象征,它揭開了我們武裝革命反對武裝反革命的序幕,起義之后使得各地共產黨都紛紛仿效,即使失敗也要干,絕不屈服。馬駿指出,從南昌起義這一天起,黨真正地掌握了自己的武裝力量,這支武裝力量絕對控制在黨的手中。所以,毛XX說中國人民解放軍以及他的前身紅軍也好,八路軍也好,絕對處于黨的領導之下,這是毛XX為我們樹立的軍魂,這個魂不能散。馬駿說,無論是南昌起義,還是后來的三灣改編、古田會議,我們黨始終把握這條主線,共產黨掌握住槍桿子,實現自己政治理念和訴求,代表廣大民眾的利益。國民黨軍的思想是無病呻吟,它不適合中國的國情。在此之前的北伐戰爭,武裝力量的絕對領導權在國民黨手中。南昌起義的意義就在于這一點,它使中國共產黨有了自己的部隊,使革命的武裝力量掌握在共產黨手中。 大眾論壇 - 視訊 交友論壇
- Apr 26 Tue 2011 10:42
袁世凱有一妻十五妾
中華民國國旗的歷史來由來由,國旗,歷史中華民國國父、國旗、國歌、國旗歌的歷史來由一、國人尊稱孫中山先生為中華民國國父的緣由清末我國正飽受封建腐化、列強蹂躪之苦,孫中山先生號召革命同志,高舉「民族、民權、民生」旗幟,經歷十次之起義,終於推翻滿清,建立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民國成立,袁世凱稱帝、軍閥盛行,孫中山先生再度重整革命黨,展開討袁護法,維護民國命脈。講述三民主義,并以建國大綱、建國方略為建國藍本,不幸於民國十四年三月十二日與世長辭。北京中央公園社稷壇公祭時,豫軍總司令樊鍾秀特致送巨型素花橫額(闊丈?,高四、五尺),當中大書「國父」二字,他的唁電挽幛,均稱「國父」,這是中山先生在公開場合被尊稱為「國父」之始;當時臺灣同胞感念中山先生不已,紛紛舉行追悼會,臺灣民報亦尊稱中山先生為「國民之父」。民國二十九年四月一日,國民政府表彰其「倡導國民革命,手創中華民國,更新政體,永奠邦基,謀世界之大同,求國際之平等,光被四表,功高萬世」之偉大事跡,通令全國,尊稱孫中山先生為中華民國國父。(一)陸皓東設計黨旗獻身革命陸皓東(一八六七-一八九五)與中山先生(一八六六-一九二五)同為香山縣翠亨村人,幼時一起在陸氏祖祠讀書,是中山先生少年時期的玩伴。兩人曾因毀損北極殿神像,遭受村民指摘,遠走他鄉避難。後來陸皓東在上海電報學堂學習,畢業後轉至蕪湖電報局服務,至一八九○年始回到鄉里,開始與孫中山、陳少白、鄭士良、尢列、楊鶴齡、程奎光及周昭岳等人往來,秘密集會討論時局。一八九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中國近代第一個革命團體「興中會」在檀香山組成,第二年總部在香港中環士丹頓街成立,開始發動襲取廣州,作為革命基地之計畫。他們對外以「乾亨行」為名號,同時以陸皓東所創制的「青天白日旗」為革命軍旗。最後起義計畫因□露而告失敗,陸皓東等人殉難,中山先生則被迫亡命海外。「青天白日旗」先後在第一次廣州起義、庚子惠州之義及尢列在南洋創立中和堂時使用過,但此旗之正確圖案未有統一規定,以致旗上所排列的叉光多寡不一,縫制者無所依從,後來中山先生將叉光解釋為代表干支之數,故叉光應排作十二,以代十二時辰,自是旗上叉光之數始確定不易。(二)孫中山主張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為中華民國國旗青天白日旗幟雖首度揭開革命行動序幕,然一九○六年冬,同盟會在日本東京召開干部會議,編纂革命方略,當討論中華民國國旗形式時,意見紛歧,竟有下列五種不同的主張:(一)用十八星旗,黃星代表十八省,示皆黃帝子孫,紅底示鐵血主義(孫武、焦 大眾論壇 - 視訊 交友論壇
- Apr 26 Tue 2011 10:41
孫中山元帥府保護被擱置
袁世凱有一妻十五妾袁世凱袁世凱有一妻十五妾這個數字,對于中國歷代帝王級別的統治者來說不算多;但作為中華民國的大總統,無疑是最耀眼的。袁世凱曾操著濃重的河南口音說:“從前咸豐帝玩賞四春,我今天卻有十幾個春哩。”比大清皇帝還“性福”,袁世凱的言語中帶著幾分得意。[轉自鐵血社區bbs.kk69.net/]招妻納妾,是封建社會中有權勢男子的“必修之課”,一則為了傳宗接代,二則為了生理需要。早年的袁世凱作為朝廷命官,地位尊崇,權勢顯赫。可能是因為“權力是最有效的春藥”的緣故吧,隨著官位的不斷升遷,使原本好色的袁世凱對女色的貪婪異常強烈,變得越來越荒淫放蕩。尤其是原配夫人一天天人老珠黃,成了黃臉婆后,袁世凱更是甩開膀子在女人問題上做文章,“不管臟的臭的”,把一個又一個他看上眼的漂亮女人弄到自己床上,“置辦”為妾。如果用現在的話來說,那就是“紅旗不倒,彩旗飄飄”。不過,袁世凱的眾多妻妾中,除了正妻于氏為人端莊謹慎、賢慧明理外,其他姬妾的“文化層次”和“綜合素質”普遍比較低,要么出身貧賤(如:二姨太黃氏,和袁世凱同鄉,是豆腐坊里的黃家女兒;七姨太范氏,是袁世凱奶媽的女兒;十二姨太汪氏,和袁世凱同鄉,是一個船夫的女兒),要么是“別人嚼過的饃”(如:八姨太葉氏,家道敗落后被賣到地主家,后轉增給袁世凱為妾;九姨太貴兒,是別人家的婢女),要么就亂了輩份(如:十五姨太翠媛,是六姨太洪氏的親侄女),其中竟然還有三人屬于妓女改良(如:四姨太柳三兒,原是天津韓家班的名妓;五姨太紅紅,出身妓院;十三姨太周氏,杭州名妓)。這么看來,袁世凱在“置辦”姬妾的問題上,就很有一些“饑不擇食”的味道。為了“應付”這些姨太太,袁世凱每天都要服用鹿茸、海狗腎等補藥,天天一把人參一把鹿茸地放在嘴里嚼著當飯吃。更荒唐的是,他還雇傭了兩個奶媽,每天喝兩個奶媽所擠出的人奶滋養身體,用以滿足性生活需要。夜間休息,袁世凱制定了姨太太輪流值宿的制度。輪到誰,就由誰責令丫頭們把用具搬到袁世凱的臥房里,每個姨太太輪值一周。家里有這么多的女人,袁世凱卻還不知足。有一次,袁世凱居然把兒媳“誤認”為自己的某妾,于是淫性勃發。后來,袁世凱自知理虧,自訂一規說:“自己本性如此,出于無奈,雖然調戲到自己的兒媳,純系誤會,本非出自本意。……我平生最重紅色,見到紅色,就肅然起敬。因此,女兒及兒媳如果穿一種紅褲子,我一望而知,就不會犯此錯誤。”于是,袁府里他的女兒及兒媳、婢女仆婦甚至其姬妾之不愿淫亂者,打這以后都穿上了紅褲子,成為袁府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在眾姬妾中,袁世凱最喜歡的就是被稱為“洪姨太”的六姨太了。洪氏是她的哥哥洪述祖——那個奉命刺殺宋教仁的劊子手,向袁世凱實施“行賄賂”的工具,生的“粉裝玉雕”,活脫脫一個“美人胚子”,加上能說會道,聰明伶俐,深得袁世凱的喜愛,成為房中的寵物。袁世凱對這位王熙鳳似的六姨太信任有加,不但讓負責管理自己的“小金庫”,更是對她言聽計從,百依百順,不知不覺步上了商紂王與蘇妲己的后塵。袁世凱之所以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改制稱帝,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受到了一心想當皇貴妃的六姨太“枕邊風”的鼓動。袁世凱改元洪憲當上皇帝后,便冊封眾妻[轉自鐵血社區bbs.kk69.net/]妾為皇后、妃、嬪,并準備恢復封建王朝的“三宮六院”制度,同時他還從各姨太太的房內精挑細選了四名使女,預定為內廷“女官”。由于當時舉國上下“倒袁”形勢急轉直下,袁世凱還沒有來得及與她們同房,便由長子袁克定出資遣散了。長期、無休止的縱情聲色,使原本身體健壯、精力充沛的袁世凱,很快就成了“藥渣子”,身體迅速垮了下來。更糟糕的是,袁世凱因為平時過量的獵取美色,造成腎功能衰竭,繼而產生了“尿毒病癥”。與此同時,因為袁世凱顛覆共和、強奸民意而引發的國民責罵和軍閥征討,席卷了大半個中國,使袁世凱的威信一落千丈;而袁世凱賴以起家的北洋兄弟們卻在一旁袖手旁觀,心懷叵測。內外交困下,1916年6月6日,年僅58歲,只當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凱,在舉國上下的唾罵聲中,絕望地到陰槽地府中向咸豐帝報到去了。樹倒猢猻散。袁世凱死后,那些曾經整日里與他“無限枕席風光”的姬妾們,一陣“哀嚎”之后,也就恢復了本來的音容笑貌。只有在袁世凱眾姬妾中資格最老,而且性情渾厚的高麗籍大姨太閔氏(即金氏),吞金自盡,甘心殉節,與袁世凱一起下葬。這或許是對袁世凱在天之靈的一種安慰吧。 大眾論壇 - 視訊 交友論壇
- Apr 26 Tue 2011 10:41
魯迅死于謀殺
孫中山元帥府保護被擱置孫中山,元帥,擱置孫中山元帥府保護被擱置廣州海珠區濱江中第二小學搬遷了,府前廣場綠化建成了,而江灣大橋東引橋卻把府前廣場與大元帥府主樓隔開了。把引橋拆了,又遇上交通疏導問題;不拆,是否意味著前期投資付諸東流?昨天,市人大代表海珠聯組的視察團來到位于濱江中路旁的孫中山大元帥府,了解該項目的施工進展情況。據海珠區土地開發中心的負責人介紹,大元帥府綠化廣場工程目前陷入兩難狀況,早在三年前就出臺的“大元帥府保護項目”被迫暫時擱置。據介紹,孫中山大元帥府綠化廣場景觀工程已啟動3年。按照《孫中山大元帥府周邊地區及江灣橋頭城市設計》的方案,為整體保護該歷史文化遺址,規劃將孫中山大元帥府北側及江灣橋西側的沿江地塊規劃為面積超過1.6萬平方米的綠地、廣場,打開孫中山大元帥府與珠江之間的視覺長廊。規劃范圍為濱江中路、紡織路東沙街、濱江中路一橫路、濱江中路四橫路規劃路圍合的地段,以及孫中山大元帥府舊址建設控制地帶,共6.9萬平方米。其規劃范圍平面布置為:孫中山大元帥府舊址正背面為府前廣場,搬遷濱江中二小。通過該項目的建設,促進對孫中山大元帥府的保護與人文景觀旅游資源的開發利用。按照這項規劃,影響大元帥府景觀和歷史環境的江灣大橋東引橋,以及佇立在大元帥府與珠江之間的一所小學和民居必須拆除。對于拆除引橋后可能引發的交通問題,市規劃局有關人士表示,規劃中已經準備了3條路線分流過江人群。包括:從濱江路左轉道、從大帥府前15米規劃路轉到引橋下等。人們一下碼頭上岸,整個大元帥府就能盡收眼底,這是大元帥府最初規劃的設想。然而,這個方案一直沒有得到落實。雖然規劃用地上涉及的濱江中二小已經合并到海珠區其他小學,濱江街辦事處下屬居委會及街道所屬鋪面已帶頭簽約遷走,區公安分局經警大隊駐地也配合項目要求完成了搬遷,但從2007年初起至今拆遷工作一直處于停頓狀況。據介紹,無法繼續進行的原因主要涉及兩個問題:居民搬遷和江灣橋東引橋拆遷均遭遇到困難。在現場,海珠區土地開發中心范主任向人大代表作出簡報時指出,該項目啟動后,2006年制定的補償標準4200元/平方米(框架結構,有房產證的私房),但2007年、2008年樓價連續飆升,附近住戶大都不接受補償方案,而且廣州市統一調撥過來的安置房源在金沙洲和白云花園等,對市中心一線江景的住戶沒有一點吸引力。有居民反映,“濱江路上住的大部分都是原來洗腳上岸的水上人家,非常淳樸。其中大部分人,一家幾口居住在十幾平方米的公房內,如果棄產只能拿到2000元左右每平方米的補償,一共才幾萬塊錢,叫他們怎么去買房子呢?”據了解,涉及搬遷的兩百多戶居民中七成仍未簽訂補償合同搬出,這部分居民樓占地合計面積6500平方米。據有關負責人介紹,由于業主單位廣州市市政園林局一直沒有提高補償價格,導致動遷一直進展不了。今年10月24日,廣州市市政園林局主持召開了針對該工程是否繼續實施的協調會,市政園林局在會上表示鑒于難以解決工程開展中遇到的種種困難,正式決定暫時擱置大元帥府綠化廣場項目,并進行階段性結算。昨天,海珠區土地開發中心向市人大代表們提出建議,呼吁盡快將項目的解決方案更好更快地落實下來,主要讓市有關部門盡快制定出拆橋建橋的方案。另外,針對4000元/平方米的房屋補償并不能解決居民置新房的問題,項目業主最好結合當前同地段拆遷補償單價適當提高居民房屋補償。已搬遷濱江中二小已合并到海珠區其他小學濱江街辦事處下屬居委會及街道所屬鋪面、區公安分局經警大隊駐地已搬遷三成居民已搬遷承載著繁忙的南北走向車流量,而且也是地面車輛通向主橋的唯一通道。如果把它拆除,重建新橋的話,必須要解決疏導交通以及連通江灣大橋主橋的兩大問題。幾年來,市政園林局已嘗試設計了多種方案,卻仍然未能很好地解決當前的交通疏導問題。因此,對于拆橋與否,如何建橋,目前還沒有一個確定的方案。2006年制定的補償標準4200元/平方米,2007年、2008年樓價連續飆升,住戶大都不接受補償方案。(信息時報吳瑕) 大眾論壇 - 視訊 交友論壇
- Apr 26 Tue 2011 10:41
荒淫成性的禽獸戴笠
魯迅死于謀殺魯迅1936年,魯迅死于謀殺1936年10月19日凌晨5時25分,中國一代文豪巨匠魯迅先生于大陸新村寓所停止永恒的呼吸,世間的一切非議從此與他無關,他的靈魂也到達了天堂,只留給土地一寸葬身的位置。無論悲痛也好,焦急也好,快慰也好,自今以后,先生的春秋筆法此生不再。然而,先生的死無言是事實,只是先生的死一直疑迷團團,相對于本人的追究,先生的死根本就是謀殺。2001年3期《收獲》刊登了周海嬰的《關于父親的死》一文,文章如下:關于父親的死,歷來的回憶文章多有涉及,說法小異大同,幾乎已成定論。但在我母親許廣平和叔叔周建人的心頭,始終存有一團排解不去的迷霧。一直到晚年,母親和叔叔仍不止一次地向我談起此事,叔叔甚至在病重之際,還難釋于懷。如今我也垂垂老矣,因此覺得有責任重提這樁公案,將自己之所知公諸于眾。建人叔叔是這樣對我說的,父親臨死前,確實肺病極重,美國友人史沫特萊特請一位美國肺科專家鄧(DUNN)醫生來會診。孫夫人宋慶齡也在這里起了幫助作用。鄧醫生檢查之后對我們說:病人的肋膜里邊積水,要馬上抽掉,熱度就會退下來,胃口隨之就會開,東西能吃得下去,身體的抵抗力就會增加。如果現在就開始治療、休養,至少可活十年;如果不這樣做,不出半年就死。治療方法極簡單,任何一個醫生都會做。提到是否要拍“X”光片,鄧醫生說,“經我檢查,與拍片子一樣。”講得十分把握。鄧醫生的診斷是結核性肋膜炎,而須藤醫生則一口否定。直到一個多月后才承認,才抽積水。須藤醫生在我父親去世后,再也沒有遇到過。到了解放后,我母親幾次東渡訪問日本,在進行友好活動的過程中,曾見到許多舊日的老朋友,奇怪的是,其中卻沒有這位與我家的關系那么不同尋常的須藤醫生。綜合以上事實,作為一個負有全責的、人命關天的搶救醫生,須藤醫生在這兩天里采取了多少積極措施呢?這在母親的回憶錄里敘述得很清楚,不再重復。使我懷疑的一點是:須藤似乎是故意在對父親的病采取拖延行為,因為在那個時代,即使并不太重的病癥,只要有需要,經濟上又許可,送入醫院治療總是為病人家屬所愿意的。須藤為什么沒有提出這樣的建議,而只讓父親挨在家里消極等死?明白了當,先生的死疑團四起,須藤謀殺的痕跡甚是昭著,即使“當局者迷”的周家人都是疑云滿腹。第一,魯迅先生1936年間,一直是老病纏身的,期間也無數次的看過醫生,而這醫生大抵都是日本的須藤。但美國來的鄧醫生確診先生是“結核性肋膜炎”,“而須藤醫生則一口否定,直到一個多月后才承認,才抽積水。”之前美國的醫生告誡曰:病人的肋膜里邊積水,要馬上抽掉,熱度就會退下來,胃口隨之就會開,東西能吃得下去,身體的抵抗力就會增加。如果現在就開始治療、休養,至少可活十年;如果不這樣做,不出半年就死。而須藤遲遲不確診,分明是存在兩種可能:一庸醫誤診,二拖延時間。對于須藤的醫術,不至于是庸醫誤診的,倘若是庸醫,那日本的醫療當時不至于聞名于世的,更不會讓先生對須藤醫術的信服(別忘了先生也是在日學醫之人)。于是,這排除第一種“庸醫誤診”的可能,而另一種可能“拖延時間”成為肯定,證據證明須藤無非是殺人害命的兇手。第二,相對于當時的醫療,肺結核并不是不能治療的,也不會太難確診的,而須藤卻用了一個月的時間。根據蕭紅先生回憶:“魯迅先生病了一個多月了。證明了魯迅先生是肺病,并且是肋膜炎,須藤老醫生每天來了,為魯迅先生把肋膜積水用打針的方法抽凈,共抽過兩三次。”(《魯迅先生最后的日子》)一個月后,須藤為何破天荒的證明是肺病呢?而他起初又“一口否定”,態度堅如磐石,明顯,須藤認為“時機成熟”了,拖延一月“不抽水”,魯迅先生也一直高燒不斷,此起彼伏,胃口不能開,“不出半年就死”。何況結核性肋膜炎病癥極其貌似感冒,也會發生“高燒”不斷的現象。想必須藤以此為理由進行推搪欺騙,時而給先生退燒,令先生病情“時好時壞”,以達到自己的目的。我們看先生在1936年8月27日致曹靖華的信中說:“我的病也時好時壞。十天前吐血數十口,次日即用注射制止,醫診斷為于肺無害,實際上確也不覺什么。此后已退熱一星期,當將注射及退熱、止咳藥同時停止,而熱即復發。昨已查出,此熱由肋膜而來(我肋膜間積水,已抽去過三次,而積不已),所以不甚關緊要,但麻煩而已。至于吐血,不過斷一小血管,所以并非肺病加重之兆,因重癥而不吐血者,亦常有也。”死人也能看到須藤先生的“每天來”,似乎都是“注射及退熱、止咳藥”,而這些治療根本都是對付感冒的小病而言的,結果只是“而熱即復發”,終于等待一個月后,才大動干戈的“抽水”。之前先生還“十天前吐血數十口”,常人一看,也絕不懷疑只是傷風感冒,大可“注射及退熱、止咳藥”就罷。更滑稽的是“須藤老醫生,魯迅先生早就認識,所以每天來,他給魯迅先生吃了些退熱藥,還吃停止肺病菌活動的藥。他說若肺不再壞下去,就停止在這里,熱自然就退了,人是不危險的”。(蕭紅《魯迅先生最后的日子》)證據確鑿的證明須藤原本就不懷好心,想致人于死命。第三,“福民醫院美國醫生的檢查,說魯迅先生肺病已經二十年了。這次發了怕是很嚴重。醫生規定個日子,請魯迅先生到福民醫院去詳細檢查,要照X光的。但魯迅先生當時就下樓是下不得的,又過了許多天,魯迅先生到福民醫院去檢查病去了。照X光后給魯迅先生照了一個全部的肺部的照片。這照片取來的那天許先生在樓下給大家看了,右肺的上尖是黑的,中部也黑了一塊,左肺的下半部都不大好,而沿著左肺的邊邊黑了一大圈。”(《魯迅先生最后的日子》)從蕭紅的記錄,先生的肺病已然是“20年”了,何況先生病的“當時就下樓是下不得”,加之先生自己也說“吐血十口”,此種跡象在1936年8月27日之前就出現了,也是在須藤確診為“結核性肋膜炎”之前。常人都能知道先生已經“病入骨髓”,而須藤卻還只是“注射及退熱、止咳藥”,用藥完全不是醫生所為,行為不言而喻是要謀殺。先生在1936年7、8月份就發病嚴重了,而期間須藤絲毫沒有提及需不需要住院。周家的人質疑“只要有需要,經濟上又許可,送入醫院治療總是為病人家屬所愿意的”,然而不出意料,須藤并“沒有提出這樣的建議,而只讓父親挨在家里消極等死?”殺人的跡象一清二楚,人神共憤。第四,1984年,上海魯迅紀念館組織了一批著名的肺科專家對魯迅的X光胸片進行會診,這些X光片拍于魯迅逝世前四個月。專家們會診后一致認為,魯迅確實患有肺結核、肋膜炎,但這不是魯迅直接的死因,直接死因是肺氣腫,造成氣胸,壓迫心臟,造成心率衰竭。根據專家會診的結論,須藤確實延誤了先生的病情,同時對先生的病情也存在著誤診。而本人已經在第一點的時候排除并否定了須藤存在“誤診”的可能性,結果更有力度的證實了須藤故意延誤隱瞞先生的病情,以致先生最后的病逝。一言以蔽之,須藤的謀殺動機及其事實難逃公道,為人所不齒。也就這樣,先生在1936年就這樣被人謀殺了,想之不到英明一世的先生就這樣死去了,而兇手卻已然逍遙法外,讓人痛苦不已。當先生死后幾近一甲子,周家人把疑團公諸于世,其后先生之子周海嬰于2001年9月出版《魯迅與我七十年》一書,再次說及此事,引起世人的普遍關注。其中謀殺證據甚多,于是本人也由衷撰就此文,以表我對先生的沉悼。(文/半面) 大眾論壇 - 視訊 交友論壇